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葛冠翱

身份证号码:33072419900919****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道路交通拥堵、噪声扰民、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要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依靠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具有速度快、时效好、运量大、环境友好等特点,已然成为大众出行的首选。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研究行之有效的轨道交通开发模式,成为当前国内城市城镇化建设开发新方向。香港、东京、深圳等地在城市规划、土地确权、投融资模式、项目实施、管理体制方面积累了大量建设管理经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

1概述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普及,使世界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过程。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制造等领域,有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办公效率。近些年,随着全国各地轨道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最初的信息化建设仅仅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OA系统),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扩大,对信息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轨道交通建设模式经验借鉴

2.1香港

香港轨道交通建设采用“地铁+上盖物业开发”开发模式,以上盖或周边物业开发为主。香港政府授予香港地铁公司一定的沿线物业开发权,在建设前按溢价前的地价向政府缴付地款,建成后再利用物业升值收益再建设新地铁项目。轨道交通不但可发挥公共交通服务功能,其配套商业项目带来的利润,还可以补贴其他公共服务项目。该模式常见于城市中心区的地铁和轻轨站点周边,常包括与地铁直接相连的各类商用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配套设施及场地。

2.2东京

东京轨道交通建设采用“地铁+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开发模式,以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为主。东京主要是由政府赋予私营铁路公司专营铁路沿线土地、享有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私营铁路公司一次性收购铁路沿线的新城土地,并与其他新城土地所有者组成联合公司,共同承担铁路沿线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该模式常见于大都市区的通勤铁路和城际铁路站点周边,物业开发主要是站点核心区范围内的大型土地综合开发。

2.3深圳

深圳轨道交通建设采用“地铁+物业开发”开发模式,在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的全周期将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满足地铁站点综合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将站点与物业一体化综合开发,用物业收益来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颠覆了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单一模式。建立了政府与地铁公司土地溢价回收利益分配机制,既提高个体项目土地增值潜力,也兼顾城市宏观层面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详细规划及工程可行性研究与沿线物业开发的规划和设计同步,根据轨道线路走向调整拟开发用地的位置、规模、开发强度,或者根据供地条件和开发潜力来调整轨道站点或车辆段的具体位置。

3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目前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数据利用和管理方面还没有太多的思考。由于前期缺乏科学的规划,过去用被需求引导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会导致如下问题:(1)应用系统建设相对独立,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形成数据流的“竖井”、“孤岛”现象。(2)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不统一,各应用系统之问不能实现信息连通,制约了公司层面的业务协作。(3)数据冗余,同一类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应用中重复存储和流转。例如资产管理中对于某个设备的数据流可能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流转了一遍,也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流转了一遍,这样就造成了数据冗余。(4)不能有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控制。因为部门建设信息化“各自为政”,独立建设自己的应用系统,就无法实现集团公司层面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4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思路

在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中,为了达到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未来信息系统的建设的目标,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先进性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中,将参考业界先进实践进行功能优化组合,对于核心应用系统,参考成熟的解决方案进行设计。(2)开放性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采用面向服务的开放标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并考虑与基于SOA的公共技术平台组件进行集成。(3)完整性信息化系统应最大限度保证对业务支持的完整性,实现对业务的全面覆盖和应用之间的信息交互,并充分考虑与城市轨道交通基础技术平台的结合。(4)实用性信息化系统建设要与业务紧密结合,信息化系统的设计要保持对业务的支持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业务状况,保证方案的实用性,减少对业务支持的冗余功能。具体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整体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设计符合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长期发展需要的总体IT架构。在应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业务领域,强调有重点、分阶段的设计思想,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和行业经验,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的业务能力到应用系统建设的合理映射,注重满足基本业务需求和实现投资回报的结合。同时,应用架构规划遵循开放式设计理念,强调不同领域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为将来应用系统功能扩展预留接口。在数据架构设计的过程中,从城市轨道交通未来业务成长的信息构成出发,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实践经验,以~个整体的视野来设计覆盖未来业务发展需要的数据分类模型,并且充分考虑了模型的扩展能力和调整的灵活性。数据分类模型的建立,清晰的展示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数据构成、数据分类方式以及数据定位,并且结合当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从中提炼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业务数据以及主数据。数据架构设计同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范围的数据标准化原则,探讨合理有效的编码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进行详细的主数据标准化编码工作奠定基础。

5结语

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走廊所在区域,多数城市密度高、地价潜力高、公交可达性好,具有良好的土地溢价等外部条件,加之国家鼓励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车辆段土地综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此可见,轨道加物业综合开发模式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发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钟文.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开发模式研究[J].居舍,2018(12).

[2]高政翔.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用地的综合开发与利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