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合并足外翻的综合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足外翻的综合康复

张大力魏来顾琴曹徐君

张大力魏来顾琴曹徐君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215004)

【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足外翻非手术治疗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有足外翻畸形的脑瘫患儿予以手法、物理因子治疗,配合辅具如足弓垫,踝足矫形器,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结果康复半年后重新予以运动评估,裸足站立时足外翻异常畸形消失者35例(83.3%),足外翻角度明显减低者有5例(11.9%),有效率达95.2%。结论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显著。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足外翻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291-02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发病率1.8‰-4‰。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指儿童足跟轴向外偏斜,是脑瘫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姿势和运动功能。我康复中心2012-01-2013-0642名住院脑瘫合并足外翻患儿进行临床康复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12-01-2013-06收治的脑瘫患者中有42名脑瘫患儿,男23例,女19例,年龄跨度为6个月-4岁,共有痉挛型26例,迟缓型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足外翻。

2治疗方法

2.1手法治疗

托住患儿踝关节的后部,刺激其足内侧缘,诱发足做主动内翻及背屈的动作;适度牵拉足外侧缘挛缩的软组织,由弱到强,逐级加力,缓慢施行;对痉挛的足外侧肌群轻揉按摩,肌腱松解,足内侧松弛肌群则多予以叩击,挤压等刺激[2]。扶站等立位训练时注意前脚掌负重,避免外翻姿势加重。

2.2物理因子治疗`

对于痉挛为主的患儿,多予以PBF(负反馈生物治疗)刺激足外翻的拮抗肌如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胫骨前肌等,治疗中可主动做足主动内翻动作配合治疗。

对于迟缓为主的患儿,则一般予以神经损伤仪刺激下肢胫骨后肌,提高肌力,促通足部良好负重站立。

2.3矫形器

一般予以足弓垫或者踝足矫形器配合康复治疗,有助于使患足在负荷体重、姿势保持及转换中维持正确的位置及姿势,提高患足功能,矫正畸形。一般原则上予以患足牵拉、按摩5-10分钟后穿戴更具有效果。

2.4中医治疗

(1)针灸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刺激穴位,通过针灸改善机体内络的病理状态,一般取血海,伏兔,膝关,复溜,照海,然谷,光明等穴位。

(2)推拿多先予以循环按摩促通,再加以扳法,拔伸法等对足外翻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及矫形。

3结果

康复半年后重新予以运动评估,裸足站立时足外翻异常畸形消失者35例(83.3%),足外翻角度明显减低者有5例(11.9%),另有2例(4.8%)因系全身痉挛因素顽固,裸足站立时足外翻无明显改善,着AFO下外翻程度减轻。

4讨论

足外翻是脑性瘫痪最常见的畸形之一,许多患儿由于家长不遵守正常小儿的运动发育规律,过早让患儿站立行走,体重过度负荷加上患儿自身协调障碍,本体感觉减退,以致足外翻形成。足外翻严重阻碍了患儿站立及步行的正常发育,予以综合干预后具有明显的疗效,有效率达95.2%。表明通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儿都能达到正常或显著进步,一般完全抑制需半年以上,较为顽固的足外翻可通过外科途径予以关节重建,近年来也可见一些新兴的中医疗法如电针针刺腧穴及运动维生素B12取胫骨后肌的穴位如阴陵泉,地机,中都等行注射封闭,亦有不错的疗效[3]。因而治疗脑性瘫痪的足外翻畸形,要争取综合康复方案,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点,坚持个体化原则,及时评估干预,规范治疗,加强对家长的康复知识宣教并取得配合,才能取得更优更快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2.

[2]吴建贤,徐梅,王斌.脑瘫患儿足外翻康复方法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552-556.

[3]于磊,郑俊华,崔坤芳等.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非手术康复[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