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卞敬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卞敬琦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陈云峰[2]等用新西兰大白兔在背部脊柱两侧切割3个深入到肌层的圆形创面,分别滴入地龙提取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药3d,5d,7d后光镜观察,地龙组和bFGF组均有巨噬细胞增生,能够吞噬坏死组织,促进伤口修复。说明地龙组在伤口处出现的大量巨噬细胞,能有效清除伤口坏死组织、吞噬病原菌,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及修复[3-5]。作用机制为地龙提取液能够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并含有能够引导单核细胞游离出血管,聚集在伤口形成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刺激局部组织细胞增生转化为巨噬细胞。

2结果

李东兵等[6]将鲜地龙溶液喷洒于实验组动物以及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创面,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间质成纤维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同时,上皮细胞分裂象和间皮细胞分裂象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和肉芽的充填速度实验组均快于对照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成纤维细胞是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细胞,该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分裂象可表明组织修复状态,全部的上皮细胞分裂象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活跃。吴俊荣等[7]切除兔耳全层皮肤至软骨膜,创面裸露不予包扎。实验组在创面敷鲜地龙匀浆纱布,对照组擦拭积雪草甙霜软膏;模型组敷以生理盐水的纱布。术后50天处死家兔切下左右兔耳创面制成标本,石蜡包埋,HE染色及Masson染色。肉眼可见模型组的瘢痕组织厚于周边正常皮肤,质地较硬,颜色淡红;积雪草甙霜组的瘢痕表皮较平滑,质地平软,颜色基本接近正常;地龙组瘢痕较平坦,外形与体积均变小,,颜色变浅为淡粉,基本接近于正常皮肤。镜下结果显示,给药组纤维束排列相对整齐,细胞结构比较完整,细胞间界清晰,没有发生融合。

3讨论

李东兵等[8]将人工养殖的鲜地龙制成的溶液喷洒于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并与使用紫草药条比较。结果显示地龙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抗炎并能减轻水肿作用。曾凡举等[9]定期随访168例用地龙浸出液治疗疗烧伤患者,结果显示使用地龙浸出液后,创面无渗出、无感染,并有效缓解疼痛、Ⅱ°以内烧伤创面2周内愈合,且很少留疤,浅Ⅲ°烧伤创面3周内愈合,有轻微疤痕。出院后随访所有病人,没发现疮面新生疤痕。且在地龙浸出液治疗过程中,没有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发生。疼痛是烧伤主要症状,传统方法是应用麻醉药品,但易造成一些毒副作用。疼痛的原因是神经末梢受到损伤,组织水肿造成循环障碍[10]。喷洒地龙浸出液能有有效隔离了创面,湿润受损皮肤,阻隔创面与空气直接接触导致的创面干燥;保护痛觉末梢神经;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彻底清除创面脓液及坏死组织;有效减少创面细菌;使伤口更快痂片或焦痂软化,增加局部抗感染能力[11]。

地龙含有生物碱、亚油酸、多种酶、维生素、18种游离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元素[12],这些都为创面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鲜地龙液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长期保存不影响疗效。且使用鲜地龙液治疗伤口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工艺简单,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江苏医学院编.地龙.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12-2116.

[2].陈云峰,张凤春,苏彦珍,胡奇芬.地龙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03):54-55+67.

[3].HuntTK.Basicprinciplesofwoundhealing:growthfactorandmacrophageinteraction.JTrauma.1990,30(12suppl):129.

[4].刘良民.创伤伤口治疗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1991,8:49.

[5].程天民主编.创伤战伤病理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28-49.

[6].李东冰,王沛,曾耀辉,赵雅茹,钱静仁,陈希琳,赵玉琴,吴佐周.地龙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01):6-9.

[7].吴俊荣,宫英勃,黄长军,夏祥河,祝红军.鲜地龙外敷抑制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04):272.

[8].李东冰,王沛,曾耀辉,赵雅茹,钱静仁,陈希琳,吴佐周,张玉茹.地龙组分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2):899-902

[9].曾凡举,贺子岑,刘士平,何风雷.地龙浸出液治疗烧伤168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1(01):36.

[10].李世明.MEBO治疗疮疡68例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1):34

[11].黎鳌.烧伤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0)

[12].鲍世铨,曾耀辉.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3)∶165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