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 1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问建军王鹏

问建军王鹏(内蒙古临河人民医院心内科内蒙古临河015000)

【中图分类号】R5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6-0079-02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infectivevalveendocarditis,AIVE)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主要表现为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在数天至6周内发展为瓣膜破坏和少数迁徙性感染。本研究分析了18例AIVE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我院1999年5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8例AIVE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20-60岁。病程3d~6周。分为2组,心脏手术后组12例,有二尖瓣替换术后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后3例,动脉导管未闭、法乐四联症各1例;心脏无基础病变组6例,2例累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3例累及二尖瓣,3例累及主动脉瓣。

2结果

(1)18例患者中有15例短期内(发热到出现心力衰竭≤15d)进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11例发生血管并发症,其中血管栓塞10例(脑栓塞),脑出血1例;1例为左室隧道主动脉瓣替换出现瓣周漏。(2)瓣膜受损情况:18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证实是至少有一个瓣膜出现中-重度反流,其中13例瓣膜上有赘生物,主动脉瓣8例,二尖瓣5例,三尖瓣10例,肺动脉瓣1例,其中5例患者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3)细菌培养结果:18例均做血培养,阳性10例。心脏手术后组7例(革兰氏阴性杆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无基础病变组3例(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瓣膜有赘生物或出现血管栓塞患者的血培养各组间无显著差异。(4)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心功能恶化,15例内科治疗后,病情仍不平稳,转外院行手术治疗,治愈14例,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例。另3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院内死亡。

3讨论

AIVE患者全身中毒症状重,病情进展迅速,应该受到重视。18例均符合1994年Durack等提出的Duke标准,皆为病情重、病程短的患者,若血培养为阴性,以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为诊断依据。心脏手术后12例,无基础心脏病6例,与文献比较,心脏手术后的患者更容易患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我们的同期研究中,无基础心脏病8例,说明无基础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多为急性发作,对伴有持续发热及心脏杂音改变的青壮年患者,应提高警惕,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本组10例患者有血管并发症(55.6%),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22%~40.9%,说明AIVE更容易合并血管病变,考虑与病情进展快、瓣膜组织损害严重、赘生物脱落有关。尤其是合并脑血管病变,往往预示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针对出现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国外文献报道,只要脑CT检查除外脑出血,在脑组织发生明显改变前(≤72h)实施外科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但国内尚无报道,考虑与经济因素有关。文献报道血培养阳性率在23.7%~45.2%之间,且组织培养的阳性率也很低,仅为16.9%,本组血培养阳性率55.6%,血培养阴性并不能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考虑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免疫系统的参与有关。另外,血培养是否阳性与出现赘生物和血管栓塞无明显关系。AIVE患者病程短,早期出现瓣膜损害,经常累及多个瓣膜,心功能恶化迅速,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及术后足量应用抗菌素,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