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李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李梦

李梦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梗塞患者83例,将以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语言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后在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方面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效果较好,可以有提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语言康复;肢体康复;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25-02

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脑梗死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多发的一种,此疾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生机制是因为患者脑部发生动脉粥硬化,选成对患者血管内膜的损失,引发其它连锁反应,使脑动脉官腔变得过于狭窄,因此引发脑血栓的机率非常,严重情况可导致患者的死亡,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因为脑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这一原因,造成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使局限性脑组织的坏死、脑软化在短时间内突发,因其发病的可以预测性以及突发性,最终会引起局限性的脑功能障碍。此病致残率高、病死高,以突发为显要特征,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加以有效预防会造成患者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此,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梗塞患者83例,将以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将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1)。研究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范围区间为47~77岁,平均年龄值为(64.1±3.2)岁,病程0.8~4年,平均病程(2.3±1.7)年,23例患者为右侧偏瘫,18例患者为左侧偏瘫。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范围区间为45~77岁,平均年龄值为(65.3±4.9)岁,病程0.9~4年,平均病程(2.4±1.8)年,26例患者为右侧偏瘫,17例患者为左侧偏瘫。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确诊后为脑梗塞。本次研究两组患者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偏瘫侧位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病情处于平稳状态后,根据个人情况为其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为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

1.2.1心理护理护理途中照顾好患者心理,及时进行疏导和处理,出现异常及时向医师进行汇报并且做出相应的措施。所以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引导患者积极思考,勇敢面对现实很重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形成端正的思维模式。[1]

1.2.2语言功能康复护理患者首先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练起,“e”、“w”、“a”、“o”‘、“e”等音,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慢慢从最简单的词组、句子到可以正常人进行沟通交流,护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微笑,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可能对身边的事物发音进行联系,例如“学校”、“国旗”、“手机”等,给予患者有足够时间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应当鼓励患者通过通广播、听音乐、看电视、听FM等渠道来进行学习。[2]

1.2.3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肢体轻度锻炼、按摩患侧、刺激康复等作为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主要项目。肢体康复护理的时间可在患者疾病稳定的3天内就可以开展,先被动训练再慢慢过渡到患者本人主动接受训练,对于患者不喜欢的训练项目,不应勉强,可通过家人与护士疏导并经其同意情况下方可实施,根据个人情况,为其制定符合特殊情况的康复锻炼计划。[3]

1.2.4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对于促进肢体的康复意义重大,在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由护理人员按照相关情况为其制定既迎合患者个人口味,同时又不影响患者健康的营养丰富的饮食方案,多其提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

1.3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治疗前后,应用FMA评分法对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进行评分;(2)语言功能。治疗前后,使用汉语失语检查表了解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在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方面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这主要究其于此疾病病情发展速度快,且发病急的这两大因素,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另外,即使许多脑梗塞患者虽能被救治成功,但因多种因素,如治疗、护理等原因,会留下各种后遗症,这此后遗症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产生消积影响,如常见的后遗症有有语言、肢体功能障碍。据相关研究表明,为了可以有效预防上述后遗症的发生,应当做好早期康复训练工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最大限度的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本次研究当中,为了可以有效预防后遗症的发生,研究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时,为其实施有效的康复运动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语言功能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曾明梅,李瑞英,马玲,张巧巧,段蔚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6:83-85.

[2]王满红.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5:183.

[3]李青凤.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7:108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