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与景观艺术的结合浅析

/ 2

桥梁结构与景观艺术的结合浅析

王静樊平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51)

【摘要】桥梁景观学不仅继承了桥梁美学的内涵且延伸至环境设计。将桥梁景观置于大背景中进行关联思考的方法,拓展了桥梁景观设计领域,同时也体现了桥梁景观与城市景观的科学链接。该文概要的介绍了桥梁结构与景观艺术结合的内涵,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应用实例,介绍大港公园中,桥梁结构与景观艺术的结合应用探索。并对我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桥梁景观;大港公园;城市景观

一、引言

最初的建桥目的仅仅为了满足交通需要而建,因此应具有交通功能,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改善城市环境及城市景观的要求出发,人们对桥梁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就是要体现建筑功能,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景观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桥梁结构与景观艺术结合的内涵

桥梁景观系指以桥梁和桥位周边环境为景观主体或景观载体而创造的桥位人工风景。景观桥梁建设要集建筑师、艺术家与桥梁工程师的智慧为一体的设计团队对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才能使景观桥梁以其独特的景观、耐人寻味的细部、完整优美的桥姿成为城市标志。

三、桥梁与景观结合存在的问题

景观桥梁建设必须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因地制宜美化桥梁的周边空间,突出周边环境的特色。桥梁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为桥梁外观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二为桥梁整体风格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协调。三为忽视桥面系在环境整体中的景观作用。

四、大港公园中景观桥梁应用实例

大港公园建于1992年,主要为周边市民提供良好的运动、休闲、娱乐、游憩、自然的公共空间。本次设计内容包括对整个公园各个功能区(南入口景区、文化娱乐区、动物园景区、儿童娱乐区、安静休息区),现状水景区的堤岸线设计及公园内现状建筑和附属设施的重新设计和规划。其中包括旧桥改造,结合公园总体改造目标“优化自然生态,协调城市设计”,建设为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则致力于将景观桥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且突出周边环境的特色,使景观更优美。

大港公园旧桥改造中包括三个桥位:

桥位一位于动物园区附近,上游为跌水设计,原桥为拱桥,上部采用石材栏杆。此次改造中使动物园更突出自然生态特点,例如孔雀蓬等由原有铁丝网围栏,增加更符合生态特点的茅草屋顶。考虑到拱桥与传统园林风格相协调,桥梁外观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故旧桥改造设计中拆除原桥,新建桥梁采用更接近自然特色的吊桥形式。

吊桥采用钢筋混凝土加钢索的结构形式,桥梁跨径6m,考虑到吊桥侧墙抗滑移问题,吊桥整体采用1m厚整片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抗压抵抗土侧推力对侧墙产生的滑移作用。钢索采用6×19(a)级圆股镀锌钢芯钢丝绳,强度级别1670MPa。公称直径16mm。为使桥梁结构与景观艺术充分结合,使桥梁融入生态园林特色环境,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包防腐木型材,栏杆立柱等均采用防腐木,且吊桥钢索上采用防腐木铺装,吊索上护栏由缆绳或麻绳材料制成,与整体木质外形融为一体。与周边动物生态,园林绿化,堆石更好的协调结合,突出体现自然生态环境,吊桥效果图见图一。

图一

桥位二和桥位三连接安静休息区和文化休闲区,由驳岸通往湖心岛。安静休息区紧邻园外道路振兴路,此路上两侧多为政府办公楼,相对要求较为安静,此片区域相对设计是以静为主。植被相对茂密,林带厚度大,拆除原有花房,自西向东依次布置亭廊,营造一处相对安静休闲空间。原桥位二、桥位三桥梁整体风格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协调,如结构的细部刻画、表面涂装色彩等没有考虑周围建筑的风格,如栏杆、亭形式、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缺乏考虑等。经设计师综合考虑,桥位二、三可以在不改变桥梁结构形式的前提下,采用增加外部装饰的手段改造桥梁结构,达到桥梁结构与景观艺术的结合。

桥位二处桥梁结构由现浇板梁桥,外加侧墙装饰,使原桥视觉上成为拱桥效果。为保证外部装饰立墙稳定性,且避免原有桥梁基础结构与新建立墙结构基础冲突,结构设计师采用整体筏板基础,增强整体稳定性。墙外侧采用石材装饰,栏杆立柱亦采用石材。通过结构的细部刻画及表面涂装色彩等使桥梁结构与周围景观艺术的风格元素和色彩相协调。改造前如图二,改造后如图三。

图二

图三

在景观与桥梁结合方面,除采用景观装饰手段,还可采用照明装饰手段。采用LED灯等景观照明置于扶手、护栏之中或藏于塔柱之内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不但保留了桥梁本来的优美线条,更营造出灯光美景为吊桥披上了绚丽的霞衣。

五、结论与探索

大港公园中,由于桥梁所在位置不同,存在拱桥拆除重建吊桥,又存在原有桥梁包装成拱桥。如此改造的初衷,就是要使桥梁结构与环境相协调。从园林常用的石拱桥,折板桥,木栈道及自然山野等桥梁形式中合理选择布置,才能使小桥成为区域景观的视觉焦点,凸显景观区域的整体风格。经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和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参考文献:

[1]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桥梁建设2002年第6期

[2]我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1月第1期

作者简介:

王静(1984-),女,天津,硕士,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景观结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