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常锐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由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等构成的理论体系。虽然宏观理论起着指导作用,但是当面对局部的中观层面问题、日常生活、个体的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以及要了解丰富的个体思想和复杂的个人经历的微观问题时却不能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所以,本文将质性研究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弥补这一不足。更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相理解,使得人文精神更得以体现。其次质性研究方法注重从现实生活资料中产生新的理论,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从现实资料上升到理论的具体路径,是宏观理论与实际活动之间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键词:质性研究方法;思想教育

关于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采用的是陈向明关于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目前大部分的学者没有区分质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所以很多著作将这两者都归为一种研究方法,只是名称上有质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不同,但是所指的内容是一样的。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分类

(一)访谈研究法

所谓访谈研究法就是研究者通过寻访、访问等方式与受访者直接交谈、直接接触并且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的研究方法。受访者不论是回忆过去还是对现实的描述都可以使研究者了解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意义解释,从而有利于研究者从广阔的、整体性的视野下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访谈研究法对研究者要求较高,研究者要做好充足的访谈准备、具备良好的访谈技巧以及准确记录和及时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访谈中访谈者主要运用提问、倾听、回应等访谈技巧与受访者进行互动来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访谈中的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影响受访者的语言表达。访谈中的提出的问题会受到研究问题的性质、访谈双方的具体情况等影响。“听”是双方都做的无形工作,谈者的“听”比“问”更重要,它决定了访谈者“问”的方向和内容。“听”是一种直觉、一种感悟,“听”的不同状态贯穿整个访谈的过程,主要包括行为层面的“听”、认知层面的“听”和情感层面的“听”。访谈者要做到积极关注地、接受地、有感情地听就要在访谈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即: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和容忍沉默。

(二)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典型人物或事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以获得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以及为解決更一般的问题提供经验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具有独特性、整体性、全面性、深入性和自然性等特点。一个优秀的研究者不仅需要具备问问题、倾听、适应力与弹性等几项基本的研究技能,还要做到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以及准确、客观、清晰地记录个案研究的资料。个案研究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与资料呈现的清晰程度不成比列,研究结果的推广度和普遍性和较差,这样很难作科学地类推。目前学界很多研究者为了避免这些局限,将个案研究与抽样调查交叉起来使用。这样的结合可以同时了解“点”和“面“的情况,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三)参与观察研究法

观察分为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两种类型。质性研究方法使用的是科学观察中的实地观察法。参与观察研究法就是研究者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工作,在长时间的接触中不断观察和体验被研究者的生活经验。参与观察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参与观察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以及参与观察的信度与效度。参与观察收集到的资料是鲜活的,研究者通过观察和亲身经历获得了原始和真实的资料。参与观察的研究者可以实地观察现象和行为的发生,可以收集到语言和文字表达不能或者不便于收集到的资料,并且可以根据研究的情况随时调整观察计划。但是,参与观察研究法也存在不足和缺陷。访谈者在长期地融入到被访者生活中,很容易将个人的主观情感和看问题的视角运用到研究中去,使研究具有主观性。

二、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准备阶段中的运用

作为教育者需要有跨学科知识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具有主导性和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的素质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者除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运用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将质性研究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时,教育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会发生一些改变。教育者不仅是从前进行理论“灌输”的“灌输者”,而且还是参与研究的研究者。这样,教育者既要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通过反思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研究。因此,教育者也要掌握有关质性研究方法的理念以及相关知识。这样可以使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互相分享的经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将质性研究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对教育者专业知识的考验也是提高和扩展教育者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思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二)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收集资料阶段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全面、真实、深刻地认识受教育者的思想资料,就要直面教育对象,亲身参与到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之中,教育对象的实际生活最能反应出其真实的思想状况。因此,实地考察研究是教育者收集资料的最初步骤,教育者通过田野调查可以获得受教育者真实的、直接的思想信息,并可以验证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是否正确与客观,从而降低了“无关变量”对教育者的研究产生的影响,增强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教育者在运用质性研宂方法收集受教育者的一手的、可靠的思想资料时,就要深入到受教育者原本、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观察,因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形态是通过特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现实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是反映其思想的媒介。

(三)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资料阶段中的运用

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和资料本身的特点,教育者可以选择分类的方式或者叙事的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类。与不同的归类方式相对应的是不同的分析方法,即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在类属分析中,“类属”是建立在许多“码号”基础上比较上位的意义集合,一个“类属”可以包含几个相关不同的“码号”。类属分析就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的一个过程。”类属分析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比较,区别事物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设立了有关类属后,教育者还要对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识别,找到“核心类属”。每一个类属下面都有下属类属,可以使用画图的方式建立不同类属之间的关系。情境分析就是:“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情和人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教育者对资料进行情境分析的第一步是通过认真阅读资料,发现核心叙事、故事的发展线索和组成故事的主要内容。阅读资料时,教育者可以将关键词列出来作为码号。然后根据叙事结构的时间、地点、事件、高潮、问题解决等部分将码号进行分类。

作者简介:常锐(1995.06-)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710119,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