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谈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效果

李春珍

怒江广播电视台

摘要:随着新闻传播机构数量的增多,新闻传播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而新闻传播是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新闻传播的效果好,才能对人们产生良好影响。新闻传播具有一定规律,同时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环境因素、传播的方式等。为了使得新闻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更好地提升竞争优势,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就需要加强解决制约新闻传播的因素,从而提高传播效果,以发挥新闻传播自身的优势和积极影响,真正发挥新闻的价值,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正面而积极的影响。新闻传播能够增加人们与外界生活的有效沟通与联系,有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统一,帮助人们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对此,本文主要就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效果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选择正确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

关键词:新闻传播;制约因素;传播效果

随着新闻传播机构数量的增多、队伍的壮大,新闻传播市场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必须致力于解决制约新闻传播的因素,提高传播效果。人们的收视收听习惯也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潜移默化着,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以发挥新闻传播自身的优势和积极影响。

1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

1.1新闻传播的外在环境

新闻传播必须具备一定外在环境。环境对新闻的传播而言,是客观因素。新闻所传播的内容不同,对应的外在环境就不同。新闻的主题只有与一定的环境相适应,才能发挥最好的传播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外在环境不断扩大,使用先进的技术,能够让新闻在短时间内传播给大众。新闻传播的环境包括信仰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及生活环境等。一旦违背了受众的信仰,则会受到受众的批判和责怪,一条新闻如果在本质上违背了其所存在的制度环境,国家或社会就会阻止这条新闻的发布,因而,只有符合制度环境的新闻才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和推动。

1.2新闻传播方式

新闻传播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是新闻的重要媒介,如果受众是从新闻的发现者和第一发布者直接获得新闻属于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中间不经过其他媒介或其他空间,一次性接触就可以完成。直接传播获得的新闻一般最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相反地,间接传播则是受众获得新闻经过了一个媒介,一般是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接触才获得新闻的方式,这种传播途径比直接传播多,且空间大。发布者经过多次的人际接触或其他媒体转载第一发布者的新闻后被受众获得,间接传播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

1.3受众对新闻的选择

新闻传播除受到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的影响,还受到受众对新闻的选择作用。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最终接受者,具有选择接受或拒绝的权力。如果受众产生某种需要,就会主动选择新闻,如果受众对新闻选择具有被动性,即受众并没有产生需要时,新闻传播方向和范围则会相对狭小。新闻的重要性带来较大的关注度。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同时,还存在文化水平差别,文化水平低的受众倾向于选择简单易懂或听力方式来接受新闻,文化水平高的则会选择电子产品里的新闻报道。

2加强新闻传播的传播效果措施

2.1用足声音和画面资源,提升新闻报道吸引力

虽然新媒体在信息更新上速度快、数量大,在时效和信息量上能够极大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但是传播的信息往往是个人体验式、表面化、片面化。电视新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即专业人才和信息来源,深入挖掘整个事件,并且揭示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电视人用摄像机来记录事件现场的声音和画面,并对事件的相关人士进行采访,以便深入剖析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采访结束后,电视人应该及时有效把采访到的第一手影像资料通过电视传达给老百姓,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台专业的电视新闻编辑系统,对图像、声音、音乐、字幕等元素进行优化整合,多角度,全方文,立体化的进行深度报道,规避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片面性和随意性,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还能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2做好新闻组合搭配

新闻组合搭配是根据传播目的需要对一条或几条新闻进行组合配套,使之形成多侧面、多角度、有一定联系的集合体,形成一定的节目分量。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增补言论、编后语、短评等方式使新闻增加说服力,通过增加新闻背景、相关知识使新闻的知识性、可视性、趣味性增强,这样观众对一条新闻所反映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印象也就更加深刻。这种把内容相关、相近、相反的新闻集中在一起汇编,在同一题目下播出,可以使新闻的凝聚力增强,达到节省时间与扩大信息量的作用,观众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组合新闻了解到事物的各个方面。还有一种编排法是把内容有矛盾的新闻组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播发,通过对比,把事物的矛盾提示出来,这样肯定一方否定一方,一褒一贬,也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3构建良好的新闻环境

想要提高新闻的质量,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就要对新闻环境进行良好的规范与保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但是,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它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又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趁之机,网络日益成为了许多不法分子肆意传播流言的便捷通道。基于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新闻环境进行清理,以保证新闻环境的绿色、健康,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严厉打击造谣、传播谣言等破坏新闻环境和社会稳定的恶劣行为。

2.4媒介融合、创新发展

对于传统媒体,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归为“落后、淘汰”的代名词,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新闻信息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新媒体作为科技和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所以对于新旧媒体而言,它们并非水火不相容的非此即彼的关系,媒介融合也是全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媒体由于出现时间早、存在时间长,它有着极其广泛而忠实的受众和属于自己的品牌力量,而这也恰恰是新媒体的不足和缺陷。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众可信度远不及传统媒体,若要取得发展第一要务就是要提高自身媒体公信力,若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平台作为新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受众转型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定能够扬长避短促进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发展。

2.5软化新闻形式

社会大众对于新闻的选择和阅读大多凭借自身的兴趣,因此,新闻的标题成为了新闻工作者抢夺资源、吸引目光的首要目标,部分新闻工作者会对新闻的主题、版块进行软化,从而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和兴趣。不可否认,对新闻进行适当的软化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但是,过度地软化新闻从而忽略了新闻的实质内容,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对于新闻传播而言,新闻的内容是传播的重点,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进行软化处理时,必须从读者的切身利益出发,保留新闻的主要内容,在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结论

新闻传播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方面,其向社会大众提供外界的信息,开拓了群众的视野,增加了群众的知识储备。而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准确认识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现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上,选择适当的方法,克服制约因素的弊端,为新闻传播创造最佳传播效果,以便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斌.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及提高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2(16):262.

[2]赵泽宇.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及提高建议[J].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