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狂欢到集体膜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3

从个体狂欢到集体膜拜

周婧婷

——浅析电视娱乐节目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婧婷

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

摘要: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始逐渐走向蓬勃发展,分化为多种类型并出现富有特色的代表。通过对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其现状特征,分析电视娱乐节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思考坚守电视文化品位的具体方法,才能使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在引进版权、本土化改造和大胆原创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本研究为河北北方学院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接受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Q201402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历经近30年的发展,推出了一批有影响、高收视的电视节目,丰富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有不少僵化媚俗,粗制滥造的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大,电视娱乐节目所肩负的责任已不仅仅是趣味、消遣,而是需要不断展示新的思想道德、理性思维和价值取向,成为具备文化内涵,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限的文化载体。

一、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央视推出的《综艺大观》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开端,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是名符其实的“综艺”节目。紧随其后的游戏竞技类节目如湖南卫视在1997年播出的《快乐大本营》引发了全国各地的“快乐狂潮”,冠以“欢乐”、“开心”的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于此同时,户外竞技类节目如《智勇大冲关》等则充分展现了游戏、竞技、娱乐等元素,一度引发大众极高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争相模仿的冲关节目。以央视《幸运52》、《开心辞典》、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引进于国外同类节目,但模式僵化、题库重复及外泄等负面因素逐渐为观众所诟病。而《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真人秀”节目自始就带有“平民造星运动”的标签,虽几经沉浮,仍然在娱乐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2010年异军突起的婚恋交友类“真人秀”节目一路风波不断,节目真实性和其展示并传播的“婚恋观”使得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发出“整改令”。

纵观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无论是原版引进还是经过“本土化”改造,都呈现了以下特征:

第一,追求收视率盲目复制。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媒体的生存不可避免要和收视收听发行量发生紧密的联系,而电视娱乐节目就是各级电视台创收的重要保障。因此一切以收视率为“指挥棒”,“受众中心论”等观点在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以电视选秀类节目为例,2005年的“超级女声”获得了空前的成果,无论是以此成名的“平民明星”,还是节目本身所赢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湖南卫视的高收视率——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2005年《超级女声》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的平均收视率为8.54%,决赛期间平均收视率达到11%,超过中央电视台。收看“超女决战”的观众一度超过2.8亿人,即每5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看“超女”[1]由此引发的复制行为不仅在中国大陆,《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红楼选秀》、《寻找紫菱》等选秀节目速度占领电视荧屏,从唱歌、跳舞、演戏多方面开启了低门槛准入的娱乐形式,并引发台湾电视圈及香港TVB的模仿,相继推出了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超级巨声》。这些节目水平参差不齐,播出时段相近,造成了选秀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第二,模式引进胜于本土创新。由于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起步较晚,且受到西方电视节目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引进海外版权成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来源。成功的外国电视娱乐节目有着成熟的制作和运营模式,“拿来主义”相比“闭门造车”是既简单又保险的方法。因此大获成功的新兴节目如《中国好声音》、《谢天谢地,你来啦》、《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都在短时间实现了收视率和满意度的“双赢”,不仅得到业界的关注和受众的好口碑,而且在较短时间形成品牌效应。相比之下,完全的本土创新能力则捉襟见肘,原创电视娱乐节目的竞争力较差。

第三,“泛娱乐化”[2]与“高级娱乐化”[3]并存。“作为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呈现的两种现象:前者是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人为将“娱乐”元素填入严肃类节目,低俗媚俗的电视节目不仅降低了受众的文化品位,甚至损害受众对于善恶美丑的基本判断能力;而后者则是娱乐手段与信息类节目的良性互动,通过为其服务来达到丰富视听效果,吸引受众关注的目的。如定位于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并在央视播出的《开讲啦》,邀请演讲嘉宾与来自全国高校的八至十位青年学子进行观点交流,300位大学生现场观看。这些演讲嘉宾不仅有影视演员、导演、体育明星,也有文学家、企业家、科学家等。他们选取青年关心的主题,用诙谐轻松的演讲形式分享他们观点、态度和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品牌意识和包装能力提升。当前的电视娱乐节目开始注重品牌打造,并努力提升对节目的包装。例如湖南卫视自2004年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并坚持“快乐中国”的理念,其推出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多年领跑综艺节目的收视前列,2013年推出《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也频频刷新收视奇迹。浙江卫视主打品牌“中国蓝”,推出了《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我爱记歌词》等一系列娱乐节目。引进于荷兰《TheVoiceofHolland》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TheVoiceofChina)》,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歌手的演唱、导师的点评,还有进行“盲选”的天价椅子和两两PK的拳击场,除此之外还包括灯光、音效、节目预告片等。品牌意识的增强和包装能力的提高对电视娱乐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视娱乐节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价值观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集中反映,集中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而言,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具体来看包括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

电视娱乐节目也是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其培植文化内涵,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指针。由于电视娱乐节目能够使受众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并满足体验,收到较高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因此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承载,在艺术、美学、文化和电视媒体科技多方面的作用下,实现电视媒体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承担其应有的正面导向功能。

电视媒体在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把握与时俱进的时代脉搏。作为非严肃类的电视娱乐节目应该提高审美意识,塑造具有正能量的娱乐形象。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礼仪文化进行展示和传播,中华礼仪之美这一板块通过师傅百晓生和徒弟阿毛演绎的古装幽默短剧来讲解礼仪,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成为该节目的一大亮点。河北卫视2011年推出原创情感主题式综艺节目《明星同乐会》,结合了才艺秀、访谈等多种形式来细数嘉宾与朋友、同学之间的情谊,响亮喊出“老朋友,好久不见”的嘉宾不但回顾难忘的年少经历,而且营造温馨感人的重逢记忆。这两档电视娱乐节目的主题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友善”的弘扬和彰显。

三、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1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召开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同年10月24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下发,强调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而对部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的类型节目实施调控。此举一方面要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坚持电视媒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希望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强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和传播。因此,对当前电视娱乐节目进行整改并且思考如何坚守文化品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摆在电视媒体面前的任务。

第一,突出专业性,打造高端娱乐。电视娱乐节目从不缺少观众,但缺少能始终保持忠诚度的观众,原因就在于复制了僵化的模式并且缺乏创新。自2013年始多家卫视推出了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型娱乐节目,涉及体育、音乐、戏曲等多个方面。如江苏卫视2013年推出的首档明星跳水竞技真人秀节目《星跳水立方》、天津卫视2014年的原创现代戏曲真人秀节目《国色天香》、2016年浙江卫视推出明星体育竞技类节目《来吧冠军》。这类娱乐节目的共同点是均选择跨界明星参加,在不降低专业标准的要求下体现参赛者学习和刻苦训练的过程,以及顽强拼搏的专业精神,同时也通过电视画面对专业标准如跳水、中国戏曲、有代表性的国字号体育项目进行解读和普及。

第二,融入公益性,增强社会功能。电视娱乐节目要带给受众愉悦和放松就必然要依赖新鲜的视听感官,通常凭借插科打诨或搞怪卖丑来完成娱乐大众的目的。要将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益和电视娱乐节目相结合,就要既保持电视的娱乐受众的功能,同时完成公益梦想,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央视自2011年相继推出的《梦想合唱团》和《梦想星搭档》两档节目,采用明星和家乡人、明星搭档等组合方式,通过考验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来实现公益梦想,使受众对真善美有着更为强烈的感知,充分展现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人文情怀。

第三,彰显创新性,传播文化经典和科技发明。电视娱乐节目在发展过程中要关注文化经典的传承,这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2013和2014年央视相继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河北卫视2013年推出《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这些节目尽管有些定位于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但其借助于娱乐节目的常态化手段如闯关游戏、猜谜竞技、组队比拼、专家点评等综艺形式,集知识性和综艺性与一体,将文化与娱乐完美结合。再如历经十余年仍保持高收视率的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开创了新的游戏竞技板块《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天才笨笨碰》以及《心有灵犀之人体拼字》,通过电视媒体和简单易懂的呈现方式对科技、汉语言文字等进行了努力的宣传,不失为其他电视娱乐节目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借鉴和灵活运用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张洪忠,许航,何艳.超女漩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以北京地区大学生调查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6.1

[2]彭爽.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现象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

[3]苗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2012年度盘点[J]电视研究.2013.3

作者简介:周婧婷(1984-),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讲师,传播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