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在皮肤病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火针疗法在皮肤病临床应用体会

马腾飞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101300)

摘要:火针这个名称最早由晋代陈延之在《小品方》中提出,在古代火针还曾被称为“燔针、焠刺、烧针”等,火针疗法是指用特制的针具加热烧红后刺入身体的特定穴位或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文化的发扬光大,我国的针灸文化也在稳步发展,火针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该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愈来愈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基于此,本文对火针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火针疗法;皮肤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6.7文献标识码:A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烧热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腧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通过经络出现的各方面的表现,临床应用火针的热力,借火助阳、温通经络,以热引热等作用,其所消之症结包括气、血、痰、湿、瘀血、承湿等所致的疾病。

1火针疗法机制分析

1.1以痛治痛

针刺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向脊髓发出冲动,与内脏或神经的炎性冲动通过同一根神经的通路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病人对火针疼痛的注意力增加,以掩盖内脏疼痛,所以临床上我们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效果显著。

1.2以痛治痒

痛觉由皮肤表皮、真皮交界的游离神经末梢传导,而痒觉至今尚未发现特殊的痒觉感受器,研究发现少数疼痛神经纤维对组胺有微弱的反应,疼痛纤维承担着双重的任务,所以一般以为痒和痛是由同一神经传导,痛的阈下刺激可产生痒,而火针可使皮肤的“痒”转“痛”而化,中医有云“痒为痛之渐,痛为痒之甚”。故火针在治疗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等严重瘙痒性皮肤病起到立竿见影效果。

1.3调动免疫

火针热力的刺激伤及表皮与真皮,甚至达到肌层,引起附近的血管扩张,促进白细胞外渗及提高其吞噬机能,调动机体自身免疫,促进局部炎症修复,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促进新生。故临床上治疗鸡眼、疣、胼胝效果显著且不易复发。

1.4消炎

通过破坏皮脂细胞,使皮脂合成减少,从而使皮脂分泌率降低。故用治痤疮效果明显。

2火针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2.1结节性痒疹

火针可导入火热之性,以热引热,温热助人体之阳气,鼓舞气血运行,治疗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各种气滞血疲性顽疾。通过火针速刺皮损局部,可开泄揍理,使邪气从表而出,又可借其温热之性,促进气血运行,有行气活血之功。研究报道曰,以火针直接刺病位及反射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从而加速循环,促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恢复。王俊志等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37例,常规消毒后用酒精灯外焰将针烧至白亮,迅速刺人皮损基底部,急进急出,每个结节都需点刺,每针间距为2mm左右,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明显优于对照组。

2.2病毒疣

应用火针治疗扁平疣患者75例,总有效率为81.33%。方法:将直径为0.5mm的盘龙细火针针尖烧得红透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表面,迅速出针。手法宜轻浅,针刺宜密。针距为0.5-1mm,皮损处满布针点,针刺后以周围出现红晕为佳。用火针治疗寻常疵。方法:根据疵体大小选用多头火针或单头火针,将火针迅速刺入庞体,迅速出针。进针深度以刺到疵体基底部、破坏疵体的血管组织为限,临床效果显著。

2.3痤疮

观察火针疗法治疗座疮85例,总有效率为94.12%。方法:将火针烧红甚至发白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顶部。粉刺、脓疤、囊肿点刺后稍加挤压,把皮疹上的黑白头或脓液、脓血等挤出。结节、增生性癖痕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刺入病变组织中部,不宜过深。用火针疗法治疗座疮患者98例,总有效率为97.96%。方法:用盘龙细火针(直径0.5mm)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垂直迅速刺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疤,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压,清除内容物或分泌物;若皮损结节坚硬者,则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其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刺人结节中部为宜。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则有落空感,轻挤出囊内物。无论何种皮损,点刺都应先浅后深,深度应控制在2mm内。

2.4神经性皮炎

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将火针烧至通红后快速点刺皮损,深度约2mm,间隔约0.5s,针间距5-10mm,由皮损边缘向中心点刺。具体针数视皮损面积而定,每周1次,总有效率为88.57%。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0例,总有效率为86.70%。方法:选取适当型号的火针,将针尖烧至红色,迅速在皮损部位以0.3-0.5cm的间隔进行局部点刺,深度约0.5cm,由边缘向中心点刺。

2.5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用火针治疗20例带状疱疹,临床治愈率为95.87%。方法:烧红针尖后,采用火针围刺方法,围绕疱疹部位施以多针,每针间距0.5cm,火针迅速刺入后立即拔出。面积较大者,可分块进行围刺。治疗PHN患者108例。采用快速多针浅刺患处及局部阿是穴,针间距1.0cm左右,局部拔罐。取患侧相应夹脊穴,每穴点刺2—3次,深度为2-3mm,进针垂直而快,进出针时间为0.1s,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患者疼痛程度、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疗后睡眠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传统疗法火针治疗顽固性皮肤病有明显优势,依据火针治疗的原理及治疗效果,该疗法还可在结节性痒疹、病毒疣、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及疗效观察,发挥中医传统疗法在临床皮肤病治疗中的优势及特色不仅予临床医师提供临床工作新方法、新措施,同时更好的治愈难治性皮肤病,服务患者减轻疾患。

参考文献:

[1]李超然,仇立波,张秦宏,郭玉怀,刘德柱,孙忠人.火针疗法治疗皮肤病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5,04:313-314.

[2]程素利,徐家淳,王剑歌,焦召华,周震,孙立明,李岩.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5,09:80-82.

[3]郑成强,周天秀,周强,王岗,张虹.火针疗法功效及临床运用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