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关于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综述

方静

方静(安徽大学,合肥230039)

中图分类号:D923.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85(2009)12-0000-02

产权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创立的、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产权的界定和交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末20世纪初的旧制度经济学派。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凡•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等论文被公认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科斯的追随者如阿尔钦、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张五常、菲吕博滕和配杰威齐等为丰富与发展产权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产权的界定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于产权还没形成一直的看法,没一个权威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以下几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他们能帮助一个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诺斯指出:“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而阿尔钦则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上述定义都是从一个方面指出产权的含义。较为全面的定义是菲吕博腾及配杰威齐在《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中给出的:“产权不是关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的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社会中盛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为界定每个在稀缺性资源利用方面的地位的一组经济和社会关系。”这一定义概括了从不同角度给产权下的定义,并与罗马法、习惯法以及现代法律对产权的定义基本一致。

二、交易费用

这一具有变革性的思想,使得许多正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交易费用这一范畴将前人解释同一问题的许多因素。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包括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搜集有关价格分布、产品质量和劳动投入、寻找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的费用,这是交易准备阶段的费用;还有“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其中包括了讨价还价,订立合约,监督合约签订者,了解他们是否遵守合约条款,当和约签订者不承担他们的义务时,强制执行合约,并发现所造成的损失等方面的费用,这主要是交易活动进行时所发生的费用;“利用价格机制也存在其他方面的成本,”这主要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预测困难等因素而引起的费用。另外,还有度量、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企业组织内部运作所引起的费用,等等。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认为科斯定理的核心即为交易费用,威廉同时认为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三、外部性

在不存在外部性的场合,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是一致的,如不一致,则必然存在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扭曲了价格机制,使得资源配置发生错误。因此一直以来外部性都备受关注。

对于外部性的解决,主流学派主张以税收方式,后来管制又成为主要手段。科斯等人则认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在零交易费用前提下,私人之间通过契约同样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解决外部性问题。产权理论认为,外部性本身是有其特定市场的产品,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关于外部性的各项权利是可以交易的,通过交易可以把外部性内部化。这其中初始的产权界定是重要的,在初始权确定后,不管产权如何分配,资源配置的结果都是一定的,不同的只是收入分配。

四、现代企业产权与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企业产权结构是不断演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规模、组织形式及产权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企业以公司制为代表,这也使西方产权理论把企业产权作为讨论的对象。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经营权对所有权的侵犯成为可能,而经营者不能保证所有者的权益亦成为可能。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孕育了一系列的理论。

(一)剩余索取权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在团队生产理论中引入剩余索取权的概念来证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重要性。在团队生产中,各要素所有者存在偷懒和搭便车的动机,这会使团队生产效率下降。这时需要有监督者,有必要赋予索取剩余权,而这需要一种合理的产权结构。在古典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一致使所有权主体获得剩余权。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剩余索取权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共享是否能激励经理呢?

(二)代理成本问题

在现代公司里,经理成了股东的代理人,这就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即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股东委托代理人经营而产生的一系列损失。詹森和梅克林认为,代理成本包括以下几种: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及股东因代理人代行决策的剩余损失。代理成本揭示出当两权分离后,在剩余索取权与监督其他要素的权利分开后,对经理的监督产生困难。在企业组织形式演进中,西方公司经历了由U型到M型转变的过程。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这是一种依靠组织结构的调整来解决经理的代理成本的途径,但这并不涉及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本质。

(三)委托——代理理论

早期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受托人道德风险问题,即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利于增进委托人收益的行为选择,或者使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后来则有学者分析委托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阿克洛夫和罗墨(1993)在解释“储蓄与贷款协会”的破产危机真正的原因所提出的所有者掠夺的一般模型。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股权集中在少数大股手中,导致另一类代理问题的产生,即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而LaPorta等(1999)更是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而不是职业经理侵害外部股东利益。Claessems等2002年也认为,在大多数国家,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是非常重要的委托一代理问题。提出委托人(主要是控股东)道德风险问题是重要的委托代理理论的重要理论突破。

五、对西方产权理论的评价

(一)西方产权理论的贡献

首先,西方产权理论的提出,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挑战。西方经济学自马歇尔以后,一直把经济学规定为研究既定制度下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的学问,这就脱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注制度的传统,使得西方经济学不能从本质上分析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这就使西方经济学产生了危机。而产权理论的提出,则又一次强调了产权制度的重要,强调了产权体系演变的重要性,这使得西方经济学分析更有现实意义。

其次,西方产权理论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丰富了经济学分析的思路,无论是对环保问题,还是公共物品,以及对企业的分析,都拓展了经济学分析的视野,使得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断向纵深发展。

最后,西方产权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现代西方经济学又一次整合的到来。经济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在分化整合中发展,西方产权理论重视了制度、交易及产权体系的演变,从较深的层面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动因,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二)西方产权理论的不足之处

首先,许多西方产权经济学家认为只有私有财产才是最有效率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赞同全盘的私有化。这是不符合现实经济规律的,私有产权纯粹化,甚至绝对化可能会导致与市场的冲突。

其次,产权理论的诸多概念缺乏可操作性,如最核心的交易费用问题,度量交易费用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使得理论的应用性减弱。产权经济学家也存在过分夸大交易费用作用的缺陷。交易费用本身的特点是内容复杂,它不仅包括搜集信息的费用、谈判和签约的费用,还包括在契约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必须承担的风险等;它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用一定量的货币来表示,也可以表现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交易费用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是难以准确度量的。

最后,产权理论过分强调产权制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颠倒了制度与技术的关系。本人认为良好的制度只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并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充分条件。要素的投入、技术的进步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必须承认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最主要推动力的事实。

一个理论从出现到成熟再到完善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历程,通过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员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虽然产权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已经作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之一被主流经济学接受。

参考文献:

[1]吴宣恭.产权理论比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程恩富.西方产权理论评析[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3]刘诗白.产权新论[M].西南财经出版社,1993

[4]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

[5]瑞典皇家科学院.科思评传[A].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Z].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7]菲吕博腾,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8]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

[9]吴宜恭.产权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产权学派[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0]杨飞群,林龙.产权界定:价值规律向导下的市场准则-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理论比较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