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改革

徐永梅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650304

摘要:高等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将高等数学这一门学科作为新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高等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将重点阐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背景下高数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高等应用数学;教学优化

1.高校培养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

近几年,许多高校都开始进行扩招,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水平高低不一。通过调查几所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得到,现在一部分学生对高数的学习产生懈怠心理,不重视数学内容的学习,只为了毕业而应付日常学习和考试。另外,大学中大二大三重视实践,将大部分基础理论课程安排在大一,所以课程安排的很紧凑,教师只注重在规定时间内交给学生应该所学的知识,紧赶慢赶的撵时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很多高校中,学生容易受到教师根深蒂固的影响,沿用教师的解题思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过做各种习题来满足考试的需求,没有真正学习到数学知识的本质,阻碍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制约了学生将高等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所以高等学校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有一方面是高等数学教材,现在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都是以理论推导为主,实际的应用例题很少,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欠缺动手能力。在实际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都无法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就阻碍了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丧失了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欲望。

2.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简介

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倡导者,姜大源66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应该是职业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课程的设计应该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姜大源详细地阐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步骤,认为应该先对工作实践进行典型任务分析,提炼其行动领域,通过课程设计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的正是工作中所需的过程性知识。姜大源还主张,学习情境必须有3个以上,在这至少3个学习情境中,重复的工作过程相同,而学生的主动性则不同:在第1个学习情境中,教师详细地展示工作过程的各个步骤,学生照着重复一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做;在第2个学习情境中,教师只讲和第1个学习情境不同的地方,由学生模仿着第1个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做,是教师“放开手”教;在第3个学习情境中,教师完全不讲,由学生自己动手做,是“甩开手”教。在3个学习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3次以上的学习情境的学习中,熟练掌握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过程性知识,达到毕业即能熟练工作的目标。

3.高等应用数学教学优化措施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高等数学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自主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最佳的学习方式进行高等数学学习。

3.3优化教学情感

鉴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得到检测,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适时组织各类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考察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敦促作用。同时,也给乐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其对自己的学习更加有信心高等数学课程是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不像高中那么目的明确,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笔者认为,一个优秀教师不是教会学生解出多少题目,而是让自己的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之余,教师将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故事讲给学生听,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跟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事实证明,对于大一的新生,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是一种迷茫的状态。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对高中生活的回忆阶段,在高等数学的课堂卜,回顾高中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告诉学生,不要将思维停驻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向前看,现在这个阶段就是我们新的起点。

3.4激发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动机

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依据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观指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看法。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这一行为则反映了学生的积极学习观,反之,体现了学生的消极学习观。学习观和学习动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若是学生充满旺盛的高等数学学习欲望,那么这就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学习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目前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来源于很多的方面,如教材、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所以才导致了高校的学生对于高数的应用能力不强。应当加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伟.试论“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J].高教学刊,2017(02):112-113.

[2]苑倩倩,秦闯亮,张聪,张莹.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03):77-79.

[3]尤慧,朱文芳.我国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研究述评[J].高等理科教育,2017(03):91-95.

[4]江雪萍.高等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探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0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