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及应用价值

梁映亮隋洪郑文婷徐灼均

梁映亮隋洪郑文婷徐灼均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目的评价美国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的性能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评价标准,对120份标本(HBV-DNA)进行定量检测,评价该仪器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范围等指标。结果准确度相对偏倚为0.3%-7.2%;批内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为6.36%,批间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为7.15%;线性范围1.0E+3IU/ml-1.0E+7IU/ml;参考范围<1.0E+3IU/ml。结论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各项性能指标良好,验证通过。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在病毒基因检测具有高效快捷定量的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HBV-DNA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性能验证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37-02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mainperformanceandthevalueinuseofABIPrism®7000PCRinstrument.Methods:AccordingtotheevaluationcriteriaofU.S.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NCCLS),quantitativeanalysisof120(HBV-DNA)sampleswereperformed,indexofaccuracy,precision,linearrange,referenceintervaloftheexperimentalmethodswereevaluated.Results:Resultsoftheaccuracyrelativebiaswas0.3%-7.2%;intra-assayandinter-assayCVwas6.36%~6.54%,6.10%~7.15%;thelinearrangewas1.0E+3IU/ml-1.0E+7IU/ml,andthereferenceintervalwas<1.0E+3IU/ml.Conclusion:TheperformancepropertiesofABIPrism®7000PCRinstrumentweregood,Withhighclinicalvalue.

【Keywords】ABIPrism®7000real-timequantitativePCRHBV-DNAperformancevalidationValueof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监控反应过程。PCR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的优点,在临床病毒诊断中显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1]。PCR可以检出杂交法测定阴性而具有不同HBV血清学标志的血清标本的HBV-DNA、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携带者的HBV-DNA、慢性HBV感染a-干扰素治疗后转阴的患者血清中的HBV-DNA[2]。在实验室认可工作中,根据《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方法》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的相关规定,为保证检验质量,任何新的检验设备和检测方法在正式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之前,都须要对该仪器进行系统评价[3-4],包括准确度、不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范围等各项性能指标。只有真正达到性能要求的才能用于临床常规检测。笔者对本实验室所使用的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的系统进行了性能验证,分析仪器的性能特性,在这基础上探讨ABIPrism®7000荧光定量PCR仪在乙肝病毒定量检测中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10年1月至2012年05月本院体检120例样品,男52人,女68人,年龄7-65岁。

1.2仪器与试剂ABI7000荧光定量PCR仪,试剂由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供给,使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质控品和NCCL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清标准物质

1.3方法

1.3.1准确度验证:以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靶值作为真值,选择1次质评结果作为该项目的准确度偏倚。偏倚=(测定值-真值)/真值×100%

1.3.2重复性验证

1.3.2.1批内重复性:选择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质控品和NCCL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清标准物质,按标准检验程序进行测定,各连续检测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1.3.2.2批间重复性:取连续3个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其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1.3.3线性范围验证:取试剂自带的阳性定量参考品1.0E+4、1.0E+5、1.0E+6、1.0E+7IU/ml四个浓度进行检测,若相关系数r≥0.975,则呈直线,符合厂家要求,线性验证通过。

1.3.4参考范围验证:从体检人群中选取临床诊断基本正常,肝、肾功能及脂类检验项目结果均正常的被检者120例。使用本实验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记录。若120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均在仪器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内或有≤3个标本超出,则验证通过。否则,进行参考区间确立实验。

2结果

2.1准确度和重复性

表1HBV-DNA卫生部室间质评统计结果

表2和表3表明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评价结果都通过。

2.2线性范围验证结果:测定结果全部阳性,且线性相关系数r=0.994760,符合厂家要求的0.97≤︱r︱≤1,验证通过,线性范围为1.0E+3≤C≤1.0E+8。

2.3参考范围验证结果:120例标本结果均<1.0E+3,验证通过,参考范围为<1.0E+3。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曾在世界各地和我国广泛传播,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防疫措施,乙肝的流行病学特点已经发生变化。[5]传统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是一种定性检查的方法,可间接了解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但当病毒发生变异时,该定性检查方法就存在明显局限性,存在假阴性。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检测检测不仅可以定性检测,而且可以定量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状况,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最可靠的方法,也是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依据和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直接疗效监测指标,对临床判断患者的传染性及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6-7]。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检测技术,此项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率先推出。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融汇了PCR技术的核酸高效扩增,探针技术的高特异性,光谱技术的高敏感性和高精确定量的优点,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以获得定量的结果。完全封闭操作,仪器直接读数,结果判断更客观真实。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临床运用,迅速推动了我国慢性乙、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使用的荧光定量PCR仪是ABI5700型和7000型,我院使用的是ABIPrism®7000型荧光定量PCR仪。5700型是单色荧光定量,7000型是双色荧光定量[8]。

实验室对标本检验时,一般对每1份标本只作一次检验便发出报告,这要求检测系统检出的结果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精密度是检测可重复性的指标,因此,对检测系统进行精密度验证是必需的、最基本的要求。准确度是检测值与真值的一致性,检测值与真值越接近,其准确度就越好,这样为临床所提供的检测结果才更有价值。笔者对所在单位的ABIPrism®7000型荧光定量PCR仪的实验验证结果提示,实验可重复性良好,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CV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准确度高,用卫生部的质控血清检测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好,为HBV-DNA检测提供了一个性能良好的检测系统,能较好的满足临床的需要。在乙肝病毒定量(HBV-DNA)检测方面能很好的满足本地区人群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邸刚、朱根娣.医用检验仪器应用与维护(第一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303.

[2]王凤岚、黄朝芳、冯万周.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及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11(3):203-204.

[3]Rutherford-S,Cai-G,Lopez-Alvarenga-JC,eta1.Achromosome11qquantitative-traitlocusinfluenceschangeofblood-pressuremeasurementsovertimeinmexicanamericansofthesanantoniofamilyheartstudy[J].AmJHumGenet.2007Oct;81(4):744-755.

[4]Adeyemo-A;Luke-A;Wu-X,eta1.Geneticeffectsonbloodpressurelocalizedtochromosomes6and7[J].JHypertens.2005Jul;23(7):1367-1373.

[5]朱科伦,朱郇悯,曾文铤,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研究新进展[J].广州医药,2010,41(4):1-2.

[6]李金明.聚合酶链反应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和局限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25-226.

[7]郭田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12):3423-3424.

[8]曾争,刘丹,公维波,等.三种PCR仪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