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丝酵母菌阴道病

/ 2

假丝酵母菌阴道病

关世英

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中心卫生院(164000)关世英

摘要:

假丝酵母菌阴道病(vaginalcandidiasis)曾被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阴道炎症之一,常合并外阴炎同时存在,也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女最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多由白色假丝酵母菌所致[1]。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此菌寄生,但菌量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当全身或阴道内菌群失调、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阴道局部组织细胞免疫力降低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呈菌丝相时才出现症状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阴道病治疗

假丝酵母菌阴道病(vaginalcandidiasis)曾被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阴道炎症之一,常合并外阴炎同时存在,也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其致病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他一些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如光滑假丝酵母菌、伪热带假丝酵母菌、星型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季也蒙假丝酵母菌等占少数。

【病因】

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为卵圆形的单壁细胞,成群分布,芽生,有厚壁孢子及真菌丝,一旦抵抗力降低或阴道局部环境改变时,假丝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假丝酵母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妊娠妇女易发生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因妊娠期阴道上壁含糖量高,阴道内偏酸性,内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激素水平有变,促使假丝酵母菌繁殖感染;糖尿病患者的阴道壁上皮含糖量也会升高,也可促使假丝酵母菌繁殖;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使阴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而假丝酵母菌过度生长,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阴道感染而发生炎症。

【流行病学】

全世界有数百万妇女患假丝酵母菌阴道炎,近年来随着抗菌素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普遍应用,该病有上升趋势。据统计,7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约10%的健康妇女阴道有假丝酵母菌。

【感染途径及发病机理】

假丝酵母菌除寄生阴道外,还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自身传染,当局部环境条件适合时易发病,通过肠道自身传染是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反复感染的主要来源。此外,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或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

(一)机体方面

首先是细胞免疫缺损,表现在对假丝酵母菌抗原皮试无反应性;其次是吞噬细胞数量减少,趋化性丧失,吞噬和杀菌能力下降。此外,髓过氧化酶缺乏、转铁蛋白降低和血清铁升高,锌离子缺乏,高血糖、维生素A缺乏和皮肤损伤等都能诱发假丝酵母菌病。

(二)菌体方面

1.粘附宿主细胞

菌体表面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糖蛋白受体结合,疏水力和静电引力促进完成粘附。只有粘附于宿主细胞,菌体才能出芽,形成芽管及假菌丝。芽管一旦形成,就会迅速地穿透细胞膜,将之毁灭。

2.菌丝形成

菌丝生长是假丝酵母菌有效获取营养的方式。菌丝顶部分泌甘露糖,使其粘附于粘膜上皮,有效获取营养。菌丝能沿皮肤粘膜的沟隙生长,借机械力穿过表皮或上皮细胞,再行繁殖。它是皮肤粘膜感染并播散性感染中假丝酵母菌毒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乳杆菌分泌的硬脂蒜可以阻止假丝酵母菌转化成孢子。

3.分泌侵袭性酶类

白色假丝酵母菌能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如碱性磷酸酶、磷脂酶等,有辅助粘附上皮细胞和组织损伤作用。

4.炎症反应

假丝酵母菌菌体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产生补体趋化因子、过敏毒素,使局部血管扩张,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三)医源性方面

如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及化疗的应用等都能降低机体防御功能,或为病菌入侵创造条件而增加感染机会。

【临床表现】

外阴及阴道瘙痒、白带增多是主要症状。典型的白带为白色、凝乳块和豆渣状,略带臭味。外阴唇肿胀,伴有烧灼感,尿痛,排尿困难,外阴肿胀潮红,小阴唇内侧面及阴道粘膜附有白色薄膜,擦去后可见阴道粘膜红肿或糜烂面及表浅溃疡。

【诊断】

典型的假丝酵母菌阴道炎诊断不困难,直接作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诊断。一般采用悬滴法,取阴道分泌物置于玻璃片上,加1滴10%KOH,显微镜下检查,可找到芽孢和菌丝,阳性率可达70%~80%,生理盐水法的阳性率低,不推荐;染色法,取标本后用革兰氏染色,染色可达80%;培养法,反复发作或有症状但多次显微镜检查阴性者,应取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上,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阳性率更高,查出假丝酵母菌可确诊。

对于年老肥胖或久治不愈患者,应查尿糖、血糖,并详细询问有无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或长期应用抗菌素史,以查找病因。

VVC分为单纯性VVC和复杂性VVC。单纯性VVC是指发生于正常非孕宿主的、散发的、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轻度VVC。复杂性VVC包括:复发性VVC(RVVC)、重度VVC和妊娠期VVC、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所致的VVC或宿主为未控制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RVVC是指妇女患VVC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且真菌学检查阳性或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复发率一般为5%~8%。重度VVC是指临床症状严重,外阴或阴道粘膜有破损,按VVC评分标准,评分≥7分者。

【治疗】

治疗原则是积极去除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诱因;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性伴侣无需常规治疗,但患者的性伴侣应同时检查,必要时给予治疗;不主张阴道冲洗;急性期间避免性生活;强调治疗的个体化;长期口服抗真菌药物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其他有关副反应。

(一)单纯性VVC

1.首选阴道用药

下述方案任选一种:①咪康唑栓400mg,每晚1次,共3天。②咪康唑栓200mg,每晚1次,共7天。③克霉唑栓500mg,单次用药。④克霉唑栓100mg,每晚1次,共7天。⑤制霉菌素泡腾片10万u,每晚1次,共14天。⑥制霉菌素片50万u,每晚1次,共14天。

2.口服用药

①伊曲康唑200mg,每天2次,共14天。

②氟康唑150mg,顿服,共1次。

(二)重度VVC

1.口服用药

为首选用药方法。症状严重者,局部应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唑类霜剂。口服用药:伊曲康唑200mg,每天2次,共2天;或氟康唑150mg,顿服,共1次。

2.阴道用药

在治疗单纯性VVC的基础上,延长疗程。

(二)复发性VVC(RVVC)

治疗原则包括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根据分泌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药物。在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给予巩固治疗半年。

1.强化治疗

可在口服或局部用药方案中任选一种,具体方案如下:

(1)口服方案

①伊曲康唑200mg,每天2次,共2~3天。

②氟康唑150mg,3天后重复1次。

(2)阴道上药

①咪康唑栓400mg,每晚1次,共6天。

②咪康唑栓200mg,每晚1次,共7~14天。

③克霉唑栓500mg,3天后重复1次。

④克霉唑栓100mg,每晚1次,共7~14天。

2.巩固治疗

鉴于目前国内、外没有成熟的方案,下列方案仅供参考。

(1)口服用药小剂量、长疗程达6个月。

(2)阴道药物

①咪康唑栓400mg,每天1次,每月3~6天,共6个月。

②克霉唑栓500mg,每月1次,共6个月。

应重视治疗后的随访,对VVC在治疗结束后7~14天和下次月经后进行随访,两次阴道分泌物真菌学检查阴性为治愈。对RWC在治疗结束后7~14天、l、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

参考文献

1何卫东,胡志坚;白色念珠菌感染现状与实验诊断进展[J];九江医学;2001年01期

2张帝开;狄娜;罗燕;李艳秋;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UU/CT在不同人群女性下生殖道中的检测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