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何东亮

何东亮(广东省新兴县中医院儿科257400)

【摘要】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47例采用阿奇霉素组按10mg/(kg.d)静脉滴入,连用3d,停3d,再用3d;48例采用红霉素组按30mg/(kg.d),分2次,Q12h静脉滴入,连用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按疗效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奇霉素、红霉素2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奇霉素组比红霉素组少和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和轻,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肺炎疗效不良反应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大环内酯类是公认的治疗MP感染的有效药物,既往常首选红霉素治疗,但因不良反应大,已渐被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所取代。本院于2008年7月—20011年12月在收治的确诊为MP急性期感染的患儿中,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比较其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法。现将其的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纳入标准(1)为本院初诊入院患儿,入院前1周内未用过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2)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病原学检查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3)无其他严重并发症;(4)无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5)无大环内酯类过敏史。连续纳入95例,以抽签法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47例和红霉素治疗组48例。

1.1.2临床资料阿奇霉素组47例中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1.5)岁;起病(4.5±1.2)d;均有发热,入院时平均体温(39.2±0.41)℃、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或充血;27例有肺部啰音;25例血白细胞>10×109/L,其中21例中性粒细胞>0.70;血清MP-IgM均>1:80,最高1:320;全部均有X线胸片改变(29例为斑点状或片状阴影),2例呈弥漫网状影,9例肺门影增浓伴双肺纹理增强)。红霉素组48例中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4.4±1.6)岁;起病(4.7±1.4)d,均有发热,入院时平均体温(39.4±0.43)℃、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或充血;25例有肺部啰音;22例血白细胞>10×109/L,其中18例中性粒细胞>0.70;血清MP-IgM均>1:80,最高1:320;全部均有X线胸片改变(27例为斑点状或片状阴影),3例呈弥漫网状影,10例肺门影增浓伴双肺纹理增强)。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改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方法

1.2.1给药方案阿奇霉素组按10mg/(kg.d),加入5%葡萄糖熔液稀释成1mg/ml的浓度,于1-2h静脉滴入,连用3d,停3d,再用3d。红霉素组按30mg/(kg.d),分2次,Q12h,加入5%葡萄糖熔液稀释成1mg/ml的浓度于1-2h静脉滴入,连用14d。两组均不加其他抗生素。除发热超过39℃者临时给予物理降温外,未予其他特殊处理。

1.2.2观察项目用专用表格记录患儿简要病史和治疗前的症状、体征,并逐日观察和记录疗程中的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测患儿外周血象、肝功能、肾功能和X线胸片,据此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1.2.3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4级进行评定,即(1)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胸片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2)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上述项目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3)好转:用药后病情有好转,但不明显;(4)无效:用药72h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以痊愈和显效统计总有效率。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资料显示阿奇霉素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红霉素组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X±s)比较

注:*3例因治疗中胃肠反应较重而退出。

2.2临床疗效阿奇霉素、红霉素2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阿奇霉素、红霉素2组临床疗效

注:2组间相比较,P>0.05

2.3药物不良反应2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恶心、呕吐、腹痛,红霉素组部分出现注射部分静脉炎性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继续治疗,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3。

表3阿奇霉素、红霉素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注:阿奇霉素组与红霉素组比较:P<0.01

3.讨论

近年儿童支原体肺炎有增多趋势[1],对肺炎支原体公认的有效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因后3种药物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故在儿科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儿童MP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2]。传统治疗多采用红霉素组,疗效虽然肯定,但不良反应多,如皮疹、注射局部疼痛、静脉炎、肠胃道反应、肝功能受损等,尤以肠胃道反应突出,加上疗效长,给药次数频,不少患儿难以坚持配合,致使用药剂量偏小或疗程不足而复发。本文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证明阿奇霉素治疗本病的治愈率于红霉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且疗程较短,应用简便,每日只需给药1次,患儿依从性好,可取代红霉素作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常规用药。

红霉素属于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既往常作为MP感染的基础药物。其静滴疗程要求不能过长,一般1-2周,目前提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决定是否停滴,以后采用序贯治疗。本组MP感染的患儿用红霉素静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肠胃道症状为主,其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P<0.01)。因红霉素不良反应大,目前该药的应用有被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取代的趋势,但在急性期发生支原体血症时,因红霉素可维持较高的血清浓度,仍可考虑静滴该药。

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3.4],毒性低,不良反应少。本院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MP急性期感染,结果表明2种药物的疗效均无差异(P>0.05)。阿奇霉素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红霉素组短,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亦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但发生率较红霉素少(P<0.01)。

上述结果表明静滴阿奇霉素可推广应用于临床MP急性期感染,可作为患儿MP急性期感染静滴治疗的首选。

参考文献

[1]HemmerschlagMR.Mycop;asmalpneumoniaeinfections[J].CurrOpinInfectDis,2001.14:181-192.

[2]马红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9):571-573.

[3]袁壮,董宗祈,胡仪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

[4]董宗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