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分析

王亮

王亮1,2

(1江苏省公安消防总队门诊部210000;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210000)

【摘要】目的:就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所收治的59例单纯心血管病患者为B组,心电图诊断仪器采用EKl0型心电图仪,心电图诊断标准采用黄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的标准,以患者第一次入院心电图为准,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的特点与预后、临床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出现心电异常的比例要高于A组患者,主要原因在于:第一,B组患者为单纯心血管病患者,因此,其出现心电图改变、体征改变必然会大于A组;第二,A组患者中多数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梗死范围或者出血量及不大,脑组织受损情况还远远达不到、引起继发性心电图异常的程度。结论:诊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应该加强心动能监测、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

【关键词】脑出血缺血性卒中急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256-01

随着脑血管疾病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许多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研究表明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与其预后有一定联系。现将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与单纯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81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异常患者为A组,平均年龄50.34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5岁,其中女35例,男46例;同时,选取同期所收治的59例单纯心血管病患者为B组,平均年龄51.34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7岁,其中女29例,男30例。

1.2方法:

心电图诊断仪器采用EKl0型心电图仪,心电图诊断标准采用黄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的标准,以患者第一次入院心电图为准,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的特点与预后、临床的关系进行分析[2]。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A组患者中有70例(86﹒4%)出现心电异常(女31例、男39例),其中42例缺血性改变(1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28例ST—T改变、13例T波改变),21例脑出血(1例室性异形心律、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左前束支传导阻滞、3例T波改变、3例左心室肥厚、1例心房颤动、7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ST—T改变),1例左前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心室肥厚,2例心房颤动。

B组患者中有57例(96﹒6%)出现心电异常(女28例、男29例),其中有34例为高血压(以TV1>TV5、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T波改变、心肌受累、电轴左偏等为主);有23例为冠心病(以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律失常、T波低平、T波倒置、T波双向、ST段下移等为主。

两组心电图异常比较两组心电图异常分别为70(86.4%)例及31(96.4%)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从临床上来看,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理病理基础都是相同的,都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步发生[3]。多数学者[3-5]认为急性脑血管患者(AVCD)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机制有五点:①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急性AVCD,而心脑血管疾病都有诸如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共同发病基础,因此,心电图异常很容易出现在急性AVCD时。②有学者认为心肌损害可能与脑钠素释放有关,也可能与内脏效应(由脑部疾病引起)有关。③体液因素。急性AVCD时,早期很容易由于进食困难和应用脱水剂等,使得电解质紊乱、血流变学改变、血容量不足,进而导致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U波改变、T波改变,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严重心律失常;④脑对心脏活动调节作用紊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会双重支配心脏活动受,而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中枢位于边缘系统、脑干系统、丘脑系统。急性AVCD,下丘脑会受到血性脑脊液、脑水肿、缺氧、脑循环障碍的直接刺激,或使丘脑下部出现缺血性软化、移位、继发性水肿等,进而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功能[6]。

两组心电图异常比较:B组患者出现心电异常的比例要高于A组患者,主要原因在于:第一,B组患者为单纯心血管病患者,因此,其出现心电图改变、体征改变必然会大于A组;第二,A组患者中多数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梗死范围或者出血量及不大,脑组织受损情况还远远达不到、引起继发性心电图异常的程度。A组患者中有70例(86﹒4%)出现心电异常,基于异常心电图和发病情况来进行分析,分别是病理性Q波、左心室肥厚、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缺血性改变。从病史了解,这些改变主要是多发于卒中病人,尤其是合并存在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的卒中病人,而不是出现在卒中时期。

总之,诊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应该加强心动能监测、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1]王梅英,尚怀玉,肖雷,张永武,郑小雷,刘翠云,高艳芳.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及临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05)

[2]田雪芬,魏云,李志贤.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的分析及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4)

[3]刘宁,于华,代嘉虹,黄达川.急性脑血管病类型与心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01)

[4]魏春普,张宛育.急性脑血管病与急性颅脑损伤的心电图改变对比分析[J].山东医药.2005(07)

[5]梁瑞卿,崔宝菊,王惠娟.脑卒中急性期心电图变化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01)

[6]冯文化,杨守忠,毛绍芬.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临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