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血注意事项及常见输血反应的护理

/ 2

浅析输血注意事项及常见输血反应的护理

冯艳红禇新建万红丽

冯艳红禇新建万红丽(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324-02

【关键词】输血输血反应护理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血液和血液制品在医疗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约有5%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过输血治疗。输血是将全血或血液成分直接注入循环系统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恢复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提高血压;增加血红蛋白,提高携氧能力,纠正贫血;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以控制和防止出血;增加血浆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根据病人情况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制品,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目的,同时可以更加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血液。现将输血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输血反应的护理简述如下。

1、输血注意事项

1.1根据医嘱申请备血,用抗凝试管抽取血标本2ml,将输血申请单及血型、不规则抗体申请单一同交输血科。注意认真核对,避免同时为两个病人取血。

1.2护士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一起认真检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取血量、采血日期,同时检查血液质量。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方可取走血液。正常血液分两层,两者之间界限清楚,无凝块。

1.3输血之前与病室另一护士再次核对上述内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1.4血库中的血液取出后,不得擅自储血和退回,30min内给病人输入,避免放置过久,使血液变质或被污染。输血前轻轻转动血袋,勿剧烈震荡血液,不能加温,储存血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1.5有输血反应史者输血前30分钟注射抗过敏药和激素。输血开始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后如无反应,可根据情况调节滴数,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酌减。婴幼儿10-20滴/分。大出血休克时尽快补充血容量,可加压、快速输注。

1.6输血前后及两袋之间,应输入生理盐水约50ml,前者避免浪费血液,后者以防两个供血者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不能用复方氯化钠溶液,因其含钙剂可使血液凝固。多次输血或输入多个人的血液时,输血前按医嘱酌情给抗过敏药物。

1.7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或混入除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以外的任何药物,以防血液在酸碱、高渗或低渗的环境中发生凝集和溶解。

1.8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局部是否有疼痛,有无输血反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3)必要时立即抽取血标本送检,并积极配合医生救治。4)血袋在病房或输血科保存24小时后再行处理。

2、输血反应的护理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发热最多见,其次是过敏反应,而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反应极为少见。

2.1发热反应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多出现在输血后1~2h内,也有在输血过程中发生。有时输血速度过快,在输血后15min即可发生。先有寒战、继而发抖,然后体温迅速上升可高达38-41℃,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血压多无变化,发热持续时间不等,一般在1~2h后发热反应逐渐消退。个别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在全身麻醉条件下,发热反应常不显著。

2.1.1主要原因:致热原、免疫反应、细菌污染和溶血。①致热原泛指能够引起发热的蛋白质、死菌和细菌产物等,细菌毒素是一种可溶性多糖类,随输血进入人体可引起发热;②由于多次输血而产生抗白细胞或抗血小板抗体,与受血者相应细胞抗原相结合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进行处理后再释放至外周血成为致热原;③配制血液保养液的化学品不纯,其杂质随输血进入体内。

2.1.2护理措施:对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发展,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将输血器、剩余血液一同送往输血科进行检验。必要时采集患者血标本做细菌培养。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抗过敏药物,口服阿司匹林,必要时肌注氯丙嗪或杜冷丁;有畏寒、发热时应注意保暖。体温超过39℃时,按高热患者护理。静脉滴入地塞米松等均可明显减轻发热反应。

2.1.3预防措施:严格消毒,采用无致热原技术。对经产妇或反复输血病人应输注去除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如洗涤红细胞)。

2.2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不常见,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以眼睑、口唇水肿为甚)和关节痛,常在数小时后消退。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发绀、大小便失禁等,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2.1主要原因:抗原抗体反应,活化补体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所致。①受血者为过敏性体质,平素对多种物质如花粉、尘埃、海产品、蛋类、药物等过敏。当供血者体内有某种抗原,而受血者体内有IgE时即可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紧密结合,并促其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而出现过敏反应;②由于多次输血使受血者产生抗IgA抗体,主要是IgA缺陷患者。

2.2.2护理措施:轻者可减慢输血速度,应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严密观察病情。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静脉注射,或同时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发生喉头水肿者,有时需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

2.2.3预防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按照护理规程对患者进行监护,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2.3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者,以ABO血型不合溶血反应多见且较严重,Rh血型较轻。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血量有关,ABO血型不合,输入50ml以下即可产生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Rh血型不合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1-2h,随着抗体效价升高亦可发生血管内、外溶血。轻型溶血出现发热、茶色尿或轻度黄疸,血红蛋白稍有下降。重者则出现寒战、发热、心悸、胸痛、腰背痛、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酱油色尿,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少尿、无尿。由于红细胞膜脂质促凝作用而并发DIC时预后不良。

2.3.1主要原因:①免疫性溶血反应以血型不合输血多见,ABO血型抗体属IgM,易激活补体,使红细胞迅速在血管内破坏。一部分吸附了补体C3a致敏红细胞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②Rh阴性人接受Rh阳性血后可产生抗体,以后接受Rh阳性血时可发生溶血。Rh抗体作用较弱,属IgG,溶血反应多在血管外发生;③血液库存时间久,保存不当,运输途中红细胞发生机械损伤,或血液中混入低渗液体,使红细胞在体外发生非免疫性溶解。

2.3.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溶血有关检查,特别是证实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可采患者静脉血3-5ml,离心后观察血清如为淡红色为溶血证据。并进行反复定型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再次核对患者及血袋记录;②抢救工作要有组织、按计划进行。纠正休克、保护心、肾功能。尽早碱化尿液防止肾功能衰竭,给多巴胺、地塞米松。20%甘露醇、速尿。防止高钾血症和DIC等发生。

2.3.3预防措施:主要在于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核对,采用同型输血。

以前治疗输血只适用于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急性大量失血病人,因其既能补充血容量,又能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现在已进入输注成分血的时代,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视病人病情需要有选择性地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输给病人。成分血的优点有纯度高、体积小、比全血疗效好、副作用小;比全血含钾、氨和枸橼酸钾低,更适合肝、肾、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同时成分血可一血多用,即节约用血,一人献血,多人受益,并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虞积仁.临床医学概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