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玲教授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黄健玲教授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经验总结

孟君1黄健玲2

孟君1黄健玲2(指导)(1重庆永川市中医院妇产科重庆永川40216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广东广州510000)

黄健玲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妇一科主任,兼任广东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广东优生优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常务委员。黄教授从事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20余年,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妇科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或参与国家、部省、厅局级科研课题共13项,在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6部,获医学临床及教学研究成果8项。擅长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对于临床较为棘手的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有着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辨证论治

中医属于“带下病”“阴痒”范畴。应根据阴部瘙痒的情况,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

1.1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多表现为带下色白,呈豆渣样,臭味,外阴瘙痒,灼痛,或奇痒难忍,时有小便不适、疼痛,小便短黄,口干口苦,胸闷纳呆,小腹作痛,舌苔黄腻,脉滑数。此为湿热下注证,常选用清热利湿之品,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黄柏、车前子、茯苓、泽泻、川萆薢等。黄教授认为,念珠菌阴道炎出现带下量多,外阴灼热、瘙痒,小便疼痛不适、短黄,下腹作痛均为湿热蕴结下注,所伤任带两脉,故以清热利湿为主药,外阴瘙痒需加用苦参、蛇床子、黄柏等止痒杀虫。

1.2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是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念珠菌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且念珠菌检查阳性,并且一年之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成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有5%~10%可发展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

患者表现为带下或多或少,色白,无明显臭味,糊状或豆渣样,外阴时有瘙痒,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纳少,小腹时有隐痛,腰酸,性欲低下,大便溏,舌质胖大,齿痕,苔薄腻,脉缓弱。此证为脾虚或脾肾两虚夹有湿邪。治以白术、山药、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黑芥穗等。黄教授认为病久必虚,带下病迁延难愈,多为个人禀赋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生活调摄不当之过;多则之与脾肾,以脾为主。

治以扶正为主兼以祛湿,多以傅青主之完带汤为主方。肾虚者可酌加桑寄生、川断、杜仲,气虚甚者,可加北芪,带下量多,可酌加金樱子、芡实等;病情反复,历时日久,可耗伤精液,如有口干等,可酌加滋阴之品,如女贞子、旱莲草,不可过多,以免留寇;患者多因病情反复,情绪不佳,肝气不舒,郁而成疾,可酌加疏肝理气之品,如郁金,柴胡等。

2.西医治疗

黄教授认为念珠菌阴道炎的感染源有多种,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少数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阴道具有抵御外邪的生理功能,阴道分泌物中的粘蛋白可形成网状的非特异性物理屏障,防止微生物所伤阴道上皮细胞,生理情况下阴道有自洁作用,阴道为酸性环境,其PH值为3.8-4.4,可以一直其他病原体生长。所以不论是哪种阴道均不应该进行阴道冲洗,以造成阴道环境的破坏,降低其免疫力。对于单纯性念珠菌阴道者,多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可采用阴道局部用药,咪康唑栓剂,每晚1粒(200mg),连用7天;或每晚1粒(400mg),连用3日;或用克霉唑栓剂,每晚1粒(15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天,或1粒(500mg),单次用药;口服药物亦可,氟康唑150mg,顿服。对于单纯性念珠菌阴道炎,黄教授在临床多采用阴道局部用药,因口服药物副作用相对较明显,且疗效相当,一般用药2-3天可明显缓解。治疗后需7-14天后后及下次月经干净后进行随访,确定有无念珠菌感染。

对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黄教授认为坚持治疗是极其重要的,首先要排除其他合并症存在,例如艾滋病、滴虫阴道炎、细菌阴道病、支原体感染等,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药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有的放矢,提高疗效,临床上黄教授多采用克霉唑阴道栓500mg,q3d,连续使用3-6个月,氟康唑150mg,每周1次,共用3-6个月,出现药物副作用,需立即停药。

黄教授认为西医治疗是针对病原体治疗,属于驱邪,中医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患者反复发作病患的同时,邪气在不断地耗伤正气,药物一味的驱邪亦可损伤正气,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以补益脾肾为主,结合疏肝理气之品,以扶正驱邪,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达到了很好的疗效。另外情志疏导也是重要的,黄教授耐心与患者交流,疏导患者紧张情绪,临床见有多年反复发作者,情绪焦躁,“谈菌色变”,黄教授极其重视患者心理疏导,指导正确的生活卫生护理,瞩患者热水烫洗内衣毛巾,勤换纯棉质内裤,避免紧身内衣,单独用水清洁外阴即可,切勿随意乱用抗生素,建议夫妇双方同时治疗。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腥发品。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