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1年我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008-2011年我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陆露

陆露(广西马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马山530600)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院近几年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采用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菌株的药敏试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ESBLS确证均依据2008年NCCL实验标准执行判读。结果2008-2011年送检标本为9762例共检出病原菌3633株(37.12%),革兰阴性杆菌770株(21.2%),阴性杆菌中前4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依次为44.2%、41.0%、6.8%、3.4%;其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分别占37.0%、35.1%;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分别为34.4%、42.7%。革兰阴杆菌耐药前4位的抗菌药物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啦西林、头孢曲松。分别为:78.3%、69.4%、63.4%、63.2%;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卞星、头孢哌酮等表现为低耐药率分别为:8.1%、2.2%、19.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的革兰阴性杆菌株。结论及时准确系统的掌握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对预防、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尤为重要。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抗菌药物感染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药物选择性压力导致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不断产生,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我院近几年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ESBLS产生及耐药情况,本人收集了我院2008-2011年临床各科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有效的控制感染疾病,预防和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收集2008-2011年在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非重复细菌培养标本,分离获得的病原菌。

1.2菌株鉴定细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分离培养,普通细菌采用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肺炎支原体、生殖道支原培养分别采用珠海黑马、迪尔公司提供的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菌株的药敏试验,判读标准依据2008年NCCL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标准进行判定,MH、麦康凯、血培养基均由珠海生物公司提供。药敏纸片由上海伊华科技公司和Oxoid公司提供。

1.4质控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内质控结果均在NCCL规定的范围内。

1.5革兰阴性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参照NCCL规定的表型确证试验判定。

2结果

2.1标本来源2008-2011年间共送检9726例细菌培养标本,检出阳性菌为3633株(37.21%);送检标本前6位的是:咽拭子5419例(52.1%);痰1362例(15.6%);大便1013(11.1%);分泌物339例(6.8%);白带426例(6.4%);血液242例(3.6%)。

2.2病原菌的构成:3633例阳性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770株(21.2%)、肺炎支原体1773株(48.8%)、真菌428株(11.8%)、革兰阳性球菌357株(9.8%)、生殖道支原体305(8.4%)。

2.3病原菌的分布770株革兰阴性杆菌在临床标本及科室间的分布及构成比见表1

表1革兰阴性杆菌在临床标本、科室中的分布及构成比%

2.4阴性杆菌的构成比770株阴性杆菌中排前4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340株(44.2%)、大肠埃希菌316株41.0%、铜绿假单孢菌52株(6.8%)、鲍氏不动杆菌26株(3.4%)、变形杆菌8株占1.0%、产酸克雷伯菌8株占1.0%、其他革兰阴杆菌20株占2.6%。

2.52008-2011年病原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见表2

表22008-2011年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的分布

2.6病原菌的耐药率770株阴性杆菌对22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见表3

表32008-2011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

3讨论

3.19762例送检标本中,共检出阳性菌3633株阳性率37.2%,高于李红报道的20.83%[1],低于岳喻伦等报道的42.42%[2]。原因可能是送检阳性率与微生物室分离的条件,临床医生对细菌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送检标本的质量、采样时机、标本是否合格因素有关,各地区使用抗菌素的情况不同细菌的分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3.2革兰阴性杆菌在医院感染中占主要地位,是细菌感染变迁的总趋势。3633例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770株(21.2%),远远低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道的革兰阴性菌杆菌分离率69.2%[3]和韦柳华报道的71.2%[4]。本资料调查发现.我院肺炎支原体(48.8%)占首位,革兰阴性杆菌居第二位(21.2%)也是主要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来源于痰37.0%、咽拭子35.1%标本;主要在呼吸内科30.0%、神经内科24.9%中分离到,主要阴性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44.2%、大肠埃希菌41.0%。

3.3本组资料调查发现,我院近几年来革兰阴杆菌耐药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78.3%、其次为头孢唑林69.4%、哌拉西林63.4%、头孢曲松63.02%,对阿米卞星、左氧氟沙星、表现低水平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100%。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性杆菌株,亚胺培南仍是我地区治疗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但是国内有文献报道分离出耐药株及泛耐株,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谨慎使用。

3.4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的机制有:产生各种抗生素灭活酶、抗生素的渗透障碍、外膜存在着药物泵出系统、靶位的改变、非水解屏障机制等。当细菌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耐药机制就产生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而成为多重耐药菌。ESBLS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药物选择性压力,导致广谱(β内酰胺酶TEM-1,2或SHV-1)基因突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常见的致病菌。我院调查发现2008-2011年间,ESBLS产生:大肠埃希菌42.7%肺炎克雷伯菌34.4%、产酸克雷伯菌2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比吕玉明报道的55.7%、55.0%[6];陈子松报道的48.5%、49.2%[7]都低,但是比赵德军报道的29.9%、30.8%[8]高。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埃希菌27.0-56.4%;肺炎克雷伯菌18.1%-34.4%)流行趋势十分严峻。由于ESBLS可以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或使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从而造成严重的医院交叉感染和院外耐药扩散[9]。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检测,临床医师应重视细菌培养,主动正确指导留取标本,及时掌握微生物资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隔离、预防与控制产ESBLS菌在医院内的扩散,有效控制感染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红,王素兰,朱军.2005-2008年医住院患者细菌检测和药敏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6):503-505.

[2]岳喻伦,吕文艳,邓卫宁.92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22):3578-3579.

[3]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

[4]韦柳华,蒋利君,戴盛明等.2007-2009年,医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22):3576-3577.

[5]岳喻伦,吕文艳,邓卫宁.92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22):3578-3579.

[6]吕玉明,石叶夫,陈群英.2008年医院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57-3759.

[7]陈子松,喻长法,郑英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98-999.

[8]赵德军,付维婵,田维涛等.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730-1731.

[9]章清,魏丽,魏光美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