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例前牙牙髓炎一次性根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164例前牙牙髓炎一次性根充的疗效观察

李清玉饶占广

李清玉饶占广

(宁夏盐池县花马池卫生院宁夏盐池751500)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法治疗前牙牙髓炎的疗效。方法:将328颗前牙牙髓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4例。观察组以甲硝唑碘仿地塞米松为糊剂行一次性根充术,对照组以上海二医生产的根充糊剂行传统多次根管治疗术。结果:观察组164例成功率98.1%,对照组164例成功率95.7%,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牙牙髓炎行甲硝唑碘仿地塞米松糊剂一次性根充术疗效良好,疗程短,患者就诊次数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前牙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术;甲硝唑碘仿地塞米松糊剂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23-02

牙髓炎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髓炎最彻底的方法,但传统根管治疗术就诊次数多,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为此我院探索对前牙牙髓炎做一次性根充术。因前牙的解剖特点,视野清晰,操作容易,单次就诊时间不长,所以我院优先选择探索前牙一次性根充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28颗患牙髓炎的前牙,其中急性牙髓炎168例,慢性牙髓炎160例;男166例,女162例;年龄18~70岁。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4例。

1.2根充材料

观察组:糊剂配方为甲硝唑2份,碘仿2份,地塞米松2份,上海二医根充材料5份,将四者混合后调拌成均匀糊状。固体材料为牙胶尖。

对照组:用上海二医生产的根充材料加牙胶尖。

1.3操作方法

观察组在局麻下开髓,严格消毒条件下拔髓、扩根,以3%双氧水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擦干根管后以甲醛甲酚棉捻消毒2分钟,之后取出棉捻,用扩大针将配好的糊剂导入根管并充满牙胶尖,拍X线片根充合适后永久封闭窝洞。

对照组按传统根管预备、消毒、充填三个步骤分次处理。

两组均拍X线片观察根充情况,及时调整牙胶尖位置做到恰填。以根充材料距根尖距离0.5~1.5mm为恰填,大于1.5mm为欠填,超出根尖孔为超填。

两组均术后医嘱一周内出现疼痛反应时口服抗菌消炎药。

1.4疗效评估

两组均于术后一周和两年电话随访。成功:一周内无自觉症状或有疼痛反应经口服抗菌消炎药消失者;两年无自觉症状、无瘘管形成或拍X线片显示根充良好,根尖无阴影者。失败:中断治疗者;一周内有疼痛反应经口服抗菌消炎药不消失者;两年有不适、疼痛、瘘管形成者或X线片根尖出现阴影其中任意一项者。

2.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为98.1%(161/164),对照组成功率为95.7%(157/164)。观察组所有病例均能坚持全程治疗,对照组失败7例中有5例因不方便复诊中断治疗,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5,P>0.05)见表1。

3.讨论

3.1传统根管治疗术分次处理根管预备、消毒、充填三个步骤,但史久成等提出了根管治疗新的理论,认为根管治疗的三个步骤是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其间有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补偿[1],若其中的一个步骤做得不足而另外两个步骤做得较好是可以弥补欠缺步骤得到良好疗效的。在前牙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术中,虽缺乏严格的根管消毒步骤,但只要认真做好根管预备和充填步骤,注意无菌操作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就可以通过根充药物的持续性抗菌消炎作用弥补根管消毒步骤欠缺的问题了。

3.2观察组所用根充糊剂中,甲硝唑是广谱抗生素,有抗多种G+和G—菌的作用。碘仿本身无杀菌作用,与有机物接触后,能缓慢地游离出碘,呈现消毒、防腐之功效,抗菌谱广,作用持久[2]。地塞米松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一方面通过使毛细血管收缩和通透性降低,减轻因根管治疗器械超出根尖孔机械刺激及根充药物超填化学刺激引起的根尖组织充血、渗出、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另一方面通过免疫抑制作用缓解少数人对碘仿过敏引起的根尖部过敏反应炎性症状,减少术后疼痛反应发生率。

3.3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快,传统根管治疗需数次就诊,费时费力,对病人和医生都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有些患者能接受单次较长时间的就诊方式,却不能接受多次时间不太长的就诊方式,故探索出一种疗效良好又省时省力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和医生共同的期望。前牙牙髓炎行一次根充术操作简单,单次就诊时间不太长,术中张口也不很累,切实可行。本例实验中观察组164例无一例因单次操作时间长而中断治疗,对照组却有5例因就诊次数多中断治疗,虽占少数,但仍说明患者更乐于接受一次性根充术。既减少了就诊次数、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患者经济及时间成本;又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史久成,史俊南.临床口腔内科新进展[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108.

[2]史宗道.口腔临床药物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