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分析

李霞光

(岳阳县血防医院湖南岳阳414100)

摘要:目的探究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改造以灭除螺的地区,并对改造前后螺的数量变化进行对比,并对周边8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血吸虫病血清检查,以统计患有血吸虫病的病例数,对灭螺效果以及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数年的环境改造后感染性钉螺的数量明显减少,因此引发的血吸虫病患者也明显减少,改造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改造能有效的减少感染性钉螺的数量以及由此引发的血吸虫病患者的数量,效果明显。

关键词:环境改造;灭螺;血吸虫病;防控效果

Analysisontheeffectofsnailcontrolbyenvironmentalmodificationonschistosomiasiscontrol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snailcontrolbyenvironmentalmodificationonschistosomiasiscontrol.Methodsthestudyobjectwastouseenvironmentalmodificationtoeliminatethesnailarea,andtocomparethechangesofthenumberofsnailbeforeandafterthetransformation,andtoexaminetheseraofschistosomiasisforthepeopleover8yearsoldandover,tocountthenumberofcasesofschistosomiasis,andtocomparetheeffectofsnailandschistosomiasiscontrol.ResultsthenumberofinfectedOncomelaniaSnailde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severalyearsofenvironmentalreform,sothepatientswithschistosomiasisalsodecreasedsignificantly.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nvironmentalmodificationcaneffectivelyreducethenumberofinfectedsnailsandthenumberofschistosomiasispatients.

[Keywords]Environmentalimprovement;snailcontrol;schistosomiasis;controleffect

我国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有多个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1],这些地域最普遍的特点都是河网密布、河滩宽广,钉螺的分布量也极多[2],是我国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研究发现兴建水利工程,改善环境能够有效的阻止钉螺的繁殖,这是因为定向的改造环境以压缩钉螺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其生长繁殖[3],钉螺的分布也从以前的分布式变为点线式,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相对于以往的药物控制[4],其具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且能够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并且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5],本文主要通过统计本地区5个观测点钉螺的数量变化以及血吸虫病检出病例数,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是2011年5月~2015年5月在我辖区内的5个监测点,每年对检测点的钉螺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对血吸虫病的调查是对附近社区中8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1.2方法

治理方式:(1)对临近河道的城镇采取环境建设以及修建防洪墙等方式来治理,同时建设沿河道的公路,对沿河的道路交通和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形成一道防护带,可以有效地防止钉螺的入侵;(2)做好定点位置的钉螺防止工作,可以在特殊河道设置过滤闸门以及沉螺池,采用生物以及对环境无公害的药物来控制钉螺的数量,做好对河滩的治理可以种植绿化树木形成绿化带,减少钉螺的繁育空间,同时应该做好河道的清淤工作,减少河道淤泥量,改善水质。

对血吸虫病的调查:抽样调查附近社区中8周岁以上的居民,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对所有调查目标进行初步筛选调查,对初步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调查对象采用血清以及排泄物检查以确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本地区采用环境改造以来5个观测点每年钉螺的数量,并对附近居民检出血吸虫病检出病例数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环境改造灭螺后2011-2015年5个观察点螺情况变化

采用环境改造灭螺后,从2011年到2015年,生螺的面积以及螺的检出数量明显逐年下降,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有钉螺大量繁衍的河滩地区采用环境改造能够有效的起到灭螺的作用,从而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环境改造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一系列工程,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因为通过环境改造不仅仅可以压缩钉螺的生存空间,减少其数量[6],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灭螺以实现对血吸虫病的控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并做好综合整治,对环境改造的同时又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7],还要达到灭螺的效果,此外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群众自发参与到建设灭螺的行动中,通过采用环境改造的方式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灭螺的效果,最终减少感染血吸虫病的患病认识,对人们的教育以及培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让每个居民有参与行动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增加防治效果。

本研究表明采用环境改造来灭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自环境改造工程完成并运行以来,钉螺的感染面积以及检出数量均得到明显控制,以本研究统计的2011年-2015年钉螺检出面积以及钉螺检出数量发现,这5年内,钉螺的检出面积急剧减少,同时钉螺密度以及易感螺密度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我们统计了本地区这5年血吸虫病的发病人数,发现在受检人数基本无变化的情况下,血吸虫病的患病人数以及急剧下降,从2011年的8.78%下降到2015年的0.3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环境改造能够达到很好的灭螺效果从而明显减少血吸虫病的患人数,防控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文燕,王玲,汪鑫,等.环境干涉因子防控措施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血吸虫病疫情的邓氏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6):635-643.

[2]盛明勇,吴启平,万邦霖,等.安徽省繁昌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终期效果评估[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2):212-214.

[3]王福彪,马玉才,孙乐平,等.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Ⅲ机械化清障自动投药灭螺一体机的研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1):5-10.

[4]苏禄权.2005-2015年云南省洱源县邓川镇血吸虫病综合防制效果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6,14(1):52-54.

[5]朱政,魏望远,刘乾辉,等.洞庭湖区开沟沥水工程灭螺效果与防洪安全性动态模拟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1):5-11.

[6]孙道宽,李倩,李书梅,等.2010-2015年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防治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2):218-220.

[7]潘翔,杨亚,李林瀚,等.2012年和2014年东洞庭湖区人群血吸虫感染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2):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