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起误食油桐籽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关于一起误食油桐籽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蒙剑张世真黄荣练

蒙剑张世真黄荣练(广西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宾阳530400)

【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371-02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2012年10月20日宾阳县露圩镇一起儿童误食油桐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病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的9名儿童每人误食了2~4粒油桐籽,食用多的发病快且症状较重,经及时救治后中毒儿童全部康复。结论这是一起由于儿童误吃油桐籽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应加强对儿童行为的监护、管理和饮食卫生及饮食安全的指导和教育。

【关键词】儿童油桐籽中毒

2012年10月20日20时04分,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露圩镇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镇周黎村委闭村今天下午有9名8-12岁儿童因误食油桐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8名儿童正在露圩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另1名儿童在甘棠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接到报告后,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事件发生经过

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下午约15时许,露圩镇周黎村小学9名儿童到村民陆春态家玩,当时陆春态因事外出不在家,9名儿童到楼顶玩时,发现了正在晾晒的、从山上采摘回来且已退壳的油桐籽,由于退壳的油桐籽与板粟很相似,于是把退壳的油桐籽误认为是板粟吃了。下午约16时,误食油桐籽的小孩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症状,于是到本村乡村医生处就诊,乡村医生经询问知道了小孩误食油桐籽的情况,于是立即进行排查及动员转院诊治,所有误食过油桐籽的9名小孩,于18时20分左右分别到露圩镇、甘棠镇卫生院进行观察治疗。

1.2进食史

周黎村小学是一所外膳外宿的学校,事件发生前三天内,该小学9名儿童都是在自家用餐,共同的饮食史只有今天下午15时共同进食的油桐籽,儿童中吃了油桐籽最多的有4只,最少也有2只。首发病例:陆世鸿,男,8岁,10月20日15时40分与陆伊琳等8人共同进食露天日晒的油桐籽,10月20日16时45分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症状,立即到甘棠卫生院就诊。潜伏期:最短1小时,最长1时45分,平均为1小时22分。其它情况,近三天来该村没有大型的聚餐活动。

2卫生学调查

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在村民陆春态家楼顶编织袋发现了当天晾晒的、从山上采摘回来且已退壳的油桐籽,且数量较多,约有2公斤,已按医生要求装入编织袋并管好。

3实验室检测

疾控中心将从现场采集回来的可疑食物进行相关理化分析,检测结果为桐油阳性,其毒理学特征与患者临床表现相一致,可确认可疑食物为油桐籽。

4结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进食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等,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判定这是一起由于误食油桐籽后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5分析

油桐籽的主要成分是桐酸,桐酸是一种含3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肠道有极强的刺激作用[1],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胸闷、无力等症状,甚至损害肝、肾、心、脾及神经,重度中毒时可产生呼吸困难[2],最后可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2004~2009年广西南宁市发生桐油中毒事件6起,占中毒总起数的1.77%[3],误食油桐籽引起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上述事故中最早出现症状的陆某进食数量最多,进食了4粒油桐籽,进食后约1小时即发病,症状也较重。所有误食油桐籽的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类似症状出现,症状轻重及发病时间与进食数量多少有关。儿童家长和幼儿园、学校老师都必须加强对儿童行为的严密监护和管理,加强对儿童的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的指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对有毒有害植物的识别能力,提高儿童的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的意识,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随便吃食来源不明的食物,从而有效地杜绝上述类似事故的发生,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彭雄才.一起急性桐油中毒病案报告[J].临床急诊杂志,2001,2(3):28.

[2]姚亚玲.急性桐油中毒致肺损害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1997,19(2):124.

[3]庞洁,施向东,龙兮.南宁市2004-2009年食物中毒的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15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