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模式探讨

刘清华王接旭

(国网河南新密市供电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供电系统作为我国整个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肩负着供电的艰巨使命,同时还有反映了我国电力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管理创新是我国电力事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供电可靠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更好的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电,确保供电的可靠性,相关学者提出了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创新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电力管理工作方法,更新电力管理观念,改进电力管理方法,还能逐步确保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1]本文针对新经济形式下我国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工作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电力事业有效策略

引言: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尤其是供电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这对我国供电的可靠性和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我国广大电力用户用电安全和用电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想确保我国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整体质量,就必须创新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模式,加强的薄弱环节,注重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监测,全方位、多方面的创新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广大用电户的高需求,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通过创新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创新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我国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创新我国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刻不容缓,这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转变我国供电系统的重要手段。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相关报告曾明确指出:“我国要逐步加大对供电系统的投资,这不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用电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电力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重要手段。”[2]由此可见,创新供电可靠性是实现我国电力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法。

2.现阶段影响我国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具体包括了供电施工工程质量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供电机械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等。[3]

2.1供电施工工程质量因素

影响我国供电可靠性的最主要是质量因素,就是供电系统使用的材料。建筑材料作为一个施工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物质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选择适当、合格的建筑施工材料,那么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供电系统施工的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保障建筑材料的真实可靠、确保建筑材料的合理供应,还要充分利用可使用的材料,避免资源浪费,在保障我国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建筑材料、资源的合理配置。

2.2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具体包括:供电系统处于的地貌、地质,天气,气象、风力、雷电条件等。这些都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设置供电系统地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天气和地理等外部环境条件因素,避免造成设备短路,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管理方法。

2.3供电机械设备因素

供电设备的好坏与供电可靠性息息相关,因此选取合理的供电机械设备更有利于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供电系统的相关人员不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还要熟悉供电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避免出现变压器故障、设备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转等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对供电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管理,以及维修,确保机械设备能够长时间高效的运转。

2.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作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最主要因素,其问题主要包括供电系统工作人员野蛮施工,错误操作,供电设备被盗等,因此要从供电施工工作人员入手,对其进行必要的供电知识技术培训,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政策,提高供电系统施工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地位。,从而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3.目前我国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也有实质性的突破,但由于我国供电可靠性系统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多,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还是不到位、力不从心,面临诸多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供电可靠性管理方案设置不合理、不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施工方案,理论和实际是分开的,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供电系统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都缺乏责任意识,许多电力企业盲目追求指标化,忽略了供电的完整性;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在建设供电网点时过程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质量安全检查不过关;供电可靠性数据发挥的不完善,供电系统的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和知识水平较低,低压电力用户的可靠性管理不完善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从而阻碍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4]

4.实现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4.1创新供电可靠性设计方案,开拓创新

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区供电系统的的安全质量。[5]如果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供电系统设计方案,是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方法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电力企业要创新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采用“N-1”连接方式,从而确保我国供电系统图纸的可靠性、科学性、合理性,对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形成专门需要的统计报表,还要对低压用电户进行可靠性管理,确保供电系统能够普及,从战略层面上创新供电系统可靠性管理模式,对供电系统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提高我国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4.2提高供电系统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素养

供电系统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应该提高自身修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学会运用先进的设备及软件,能够熟练使用输变电设备、配电网设备,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电力企业需要落实好供电系统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学习和培训,同时供电系统管理工作人员要转变自身观念,与时俱进,为供电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结束语:众所周知,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广大用电户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创新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模式对人们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模式是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途径,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的创新目的就在于实现供电数据管理的精确性和实效性。因此党和国家必须创新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确保我国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总之,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渊生.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广东科技,2010,(02).

[2]陈英杰.基于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研究[J].科学时代(下半月),2013,(03).

[3]袁德富,张勇军,李邦峰.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1):99-103.

[4]曾杰锋,刘超.论中低压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J].供电技术,2008,34(2):47-50.

[5]吴金民.谈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