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超声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超声诊断

杨玉霞刘晓丹谭盼赵军波宋丽英

杨玉霞刘晓丹谭盼赵军波宋丽英(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113-01

【摘要】目的讨论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超声诊断。方法进行超声检查并作出诊断。结论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其围产期病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采用适当治疗对多数胎儿生长有益。临床检查对本病缺乏可靠的手段,近年来应用超声诊断已成为判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其分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超声诊断

胎儿体重低于相应胎龄正常胎儿体重的:第十个百分点,即为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其围产期病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采用适当治疗对多数胎儿生长有益。临床检查对本病缺乏可靠的手段,近年来应用超声诊断已成为判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其分类的有效手段。

1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类型

匀称型为内因性的,属原发性发育不良。从胚胎期开始,影响生长的因素即存在并发生作用,因而胎儿头颅、躯干及四肢均同时受影响,呈对称性减小。此类宫内胎儿生长迟缓预后均较严重,此类型占本病30%。

非匀称型为外因性的,妊娠早期胎儿生长正常,至妊娠晚期胎儿出现生长迟缓。受影响最明显的为胎儿躯体,而胎儿的身高及胎头受影响较小也较晚,因而发生胎儿头、体发育不对称现象,此类型占本病70%。

2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原因

2.1母亲的因素心脏呼吸道疾患、肾脏疾患、贫血、妊娠中毒症、慢性高血压、严重糖尿病、大量吸烟、吸毒、酗酒等。

2.2胎儿的因素胎儿患核红细胞增多症(又称新生儿溶血症)、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染色体异常、成骨发育不全。

2.3子宫的因素子宫胎盘供血不足、蜕膜螺旋动脉硬化、慢性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糖尿病、子宫肌瘤及子宫形态的异常。

2.4胎盘的因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蜕膜炎、胎盘栓塞、梗塞、胎盘炎水肿、绒毛膜炎、胎盘血管瘤。

3临床表现

宫内胎儿生长迟缓者约占妊娠妇女的5%。临床发现宫底高度低于胎儿孕龄的宫底高度,估计胎儿体重低于正常胎儿的第十个百分点时,应考虑为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可能。产妇如存在上面所列高危因素时,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发病率显然增高。本病在围产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为正常胎儿的4~8倍。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确诊。过去大多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在产前检查时常被漏诊。近年来对本病的产前诊断和治疗给予了高度重视,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及良好的先进超声设备,可使本病获得早期的诊治。应强调的是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早期及时的治疗,可减少本病的发生或改善胎儿的营养。胎盘功能的测定,亦是检查本病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4超声探查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超声检查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是首选的最有效的方法,超声可以直接测量胎头、躯体、四肢等各个部位的大小、长短。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了产科生物学测量判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情况,设计了许多参数,测量胎儿的不同部位,以期达到诊断的目的。某1~2个测量数据往往不能代表胎儿全面情况,因此,近年来提倡多参数的测量,例如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全子宫容积(TIUV)、体重(WT)、头围与腹围的比值(HC/AC)等。近年来多采用BPD、HC、AC、FL联合使用。Hadlodk主张,孕36周前采用BPD、HC、AC测量,孕36周后则采用HC、AC、FL测量为宜。因任何一项参数均可能发生误差,但各项参数同时发生误差则是罕见的,故多参数测量对于准确的分析胎儿生长是较为理想的。常用的测量参数如下:

4.1全子宫容积(TIUV)1977年Gohari等介绍采用TIUV探查IUGR。其理论根据是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时,胎儿、胎盘、羊水等体积均减小,宫腔内总容积减少。其检查方法是,测量子宫腔的长(A)、宽(B)、厚(C),然后按下式计算:

TIUV=A×B×C×0.5233

4.2头围(HC)胎头的大小以头围代表胎儿生长指标较为合理,因为双顶径受胎儿头形改变的影响。但是头围在胎儿IUGR发展到晚期才有改变。作者在众多的孕妇检查中,发现较重的IUGR的胎儿头型经常为长形,推测是因为胎儿营养较差而使颅骨张力减低所致。

4.3腹围(AC)胎腹的大小以腹围代表胎体的生长指标。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其肝糖元储备减少,其体积亦显著缩小,同时腹部脂肪减少,因而腹围能正确反映胎儿的营养情况。作者亦发现作胎腹横切时,其为扁圆形的,故腹直径、腹横径之一并不能代表胎腹大小,必须作腹围测量。营养良好的胎儿,胎腹是正圆形的,说明肝脏含足够的肝糖元。

4.4股骨长(FL)股骨长径可作为胎儿体长生长的间接指标。

4.5胎儿体重(WT)

(1)双顶径与腹围预测体重法测出双顶径和腹围,查表[WarsofST,1977]可获胎儿体重,但其准确度不够理想。

(2)腹围预测胎儿体重[Metreweli,1978]。

(3)股骨长和腹围预测体重法根据二值查表[Hadlock等1984]即可。此法适用于妊娠34周后及胎头测量有困难者。

4.6胎体各部分的比率的测量

(1)头围与腹围的比值(HC/AC)一般妊娠32周前,头围大于腹围;孕32周前后二者接近;孕36周以后腹围略大于头围。此法适用于非对称性IUGR,如HC/AC比值增高,比值超过正常值的95%以上,非对称性的IUGR的诊断可以成立。但是HC/AC比值测定不适用于对称型的IUGR。

(2)股骨长径与腹围比率(FL/AC×100)正常值为22±2(平均值±2倍标准差),如果比率>24,则非对称性IUGR诊断可成立。此法较为准确,几乎可以检出所有非对称性IUGR。

参考文献

[1]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1996.

[2]焦明德,田家玮,任卫东.临床多普勒超声学1997.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79.

[4]廖丹梅,董林红,潘燕波,冉爱冬,梁凤玲,潘永寿,苏东露,谭桂兰.B超监测胎儿宫内状态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关系探讨[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