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卅”运动会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浅谈“五卅”运动会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江传文赵思源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中央苏区“五卅”运动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盛大的体育运动大会,是我国最早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工农群众自己的体育运动会,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五卅”运动会发展过程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五卅”运动会的特点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旨在丰富我国体育运动会发展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各类体育运动会的举办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央苏区;五卅运动会;特点;现实意义

1中央苏区和“五卅”运动会

中央苏区,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导创建的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余万,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党和苏区政府坚持体育服务于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体育军事化”等方针口号,之后苏区的红色体育运动便如火如荼般地开展起来了。1933年5月30日在江西瑞金叶坪举行的“五卅”运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举办的,此次运动会为苏区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运动会,共有来自19个参赛单位的180多人参加了40多项比赛,而“五卅”运动会也被视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大会(即全运会)的前身,在我国体育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五卅”运动会的特点

2.1赛事规模大和项目多样化

“五卅”运动会共有来自19个参赛单位的18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红军红一、三、五军团、江西军区、苏区各县市代表队,在当初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包围下能够组织起这样的运动大会已是实属不易,运动会开幕式那天更是有驻瑞金的各机关部队和群众代表近万人参加开幕式。同时比赛的运动项目多,内容丰富,比赛内容分为五大类,四十多项,既有球类、田径和体操这样的现代常见运动会项目,又有军事和游戏等项目。

2.2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进行比赛

在当时举办运动会,由于设备简陋和生活艰苦,因此需要参赛运动员自备口粮和路费,比赛的奖品只是一些很平常的日用品,有的是请各机关团体或个人自愿募捐制办的,运动会的奖品有下列一些:奖旗、彩匾、国际旗、布五角星、纪念章、印有列宁像的手帕、军帽、布鞋、雨伞、斗笠、面巾(毛巾)、棍捧(梭标)、铅笔、毛笔、日记本;各种比赛所使用的场地与器材也都是自己修建和制造的。如跳高就是竖起两根竹竿或者木棍,刻上刻度,一根绳子两头捆上石头,往杆上一搭,就成了简易跳高架。

2.3军民同练,军民互动,同场竞技

中央苏区体育的开展始终依靠广大群众的参与,在此次运动会中军民同练,军民互动,同场竞技,充分体现出了体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基本观点。例如,当时朱德总司令与普通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打篮球;在运动会上,时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同志担任了大会的乒乓球裁判工作,为优胜体育代表队和优胜运动员赠发了奖旗与奖品。而群众百姓也踊跃参加体育项目,与来自各单位代表队的选手同场竞技。

2.4具有高度的革命性和教育意义

在运动会开始之前,毛泽东同志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以中央政府的名义为“五卅”运动大会的胜利召开题词--一“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这一方针是以满足革命战争的需要,增强军民战斗力,夺取中国革命胜利而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此次运动会的革命性。同时,通过发放国际旗、布五角星、纪念章、军帽等奖品,不仅使参赛队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更让运动会富有教育意义。

3“五卅”运动会的现实意义

3.1积累了体育发展经验,成为建国以后体育发展的奠基石

“五卅”运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的基础和先声,它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其丰富的体育史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五卅”运动会对建国后体育事业的巨大贡献首先反映在对体育的普及上。在“五卅”运动会后举办的各类大大小小赛事,无不深深烙下“五卅”运动会的印记。

3.2反对锦标主义,倡导文明竞赛

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提倡文明体育,反对锦标主义。“五卅”运动会不同于地主资产阶级的争霸权的比赛,常常产生敌视的态度;设置金牌榜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兴奋剂、黑哨、假球、改年龄、冒名参赛等现象,在如今锦标主义盛行的各类赛场中。“五卅”运动会的实践能够在净化赛场风气和倡导文明竞赛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3继承体育精神,发扬勤俭办赛传统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革命根据地举办的“五卅”运动会中,设备简陋,生活艰苦,奖品简单,也表现出一种勤俭的精神。目前,在我国经济文化都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陋就简,少花钱多办事,开展形式多祥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五卅”运动会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

3.4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五卅”运动会能够举行,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既锻炼了工农阶级铁的筋骨,又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体育事业。中央苏区的“五卅”运动会既是广大军民的体育活动,又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活动,他们的人生追求、革命理想等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体育活动中。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诱惑使人们贪图安逸、贪图享受。营养过剩、运动不足已成为城市居民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央苏区的“五卅”运动会启示我们,体育健康教育应当结合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结合休闲娱乐教育来使广大民众真正能够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五卅”体育运动会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创举,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不但具有灿烂辉煌的体育文化历史价值,还具有深远的体育文化现实意义。它揭开了中国近代体育史新的一页,有其辉煌的历史地位和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曾飙,温志宏.中央革命根据地体育文化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12.

[2]曾飙.中央苏区体育史[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95-104.

[3]曾飙.苏区体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崔乐泉,李剑中.中央苏区体育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7).

[5]曾飙.中央苏区体育研究[J].中国体育文史论文集,1984:20.

[6]中国体育文史论文集(第八卷)[M].北京:中国体育文史学会,1991:50.

[7]黄何平,陈祥塔.中央苏区体育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