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理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浅谈生理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张燕辉

张燕辉(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生理学中的名词概念和机制都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性,学生难理解、难记忆,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实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自身教学体会,总结了生理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一些处理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生理学概念课堂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22-02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医学基础学科[1],生理学中的名词概念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性,学生难理解、难记忆,为了考试过关,考前死记硬背等弊病,不利于后续课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名词概念的学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学习,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等,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所用到的最原始的材料。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供参考。

1通过直观感觉,即可形成概念

许多生理概念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即可形成概念。如血压,仅从字面理解即可推出概念,同理,组织液、血液、内环境也是如此。又如感受器,即可理解成感受刺激的结构,而不必太拘泥于定义。

2抓住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涵义

生理学概念中有些字词,既是理解概念的关键点,也是与易混概念的区别点。教师应找出这些关键字词,教会学生认真剖析。例如,下列定义中带下划线的字、词都属于能体现概念实质或特征的字和词。

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阈值: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规律性的反应。

肾糖阈: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学生学会分析概念中的关键字词便抓住了概念的特征,理解其意义,能帮助记忆和运用,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各类实验,了解形成概念的过程

生理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学科,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仅可了解形成概念的原始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判断、动手、总结等能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例如,ABO血型鉴定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什么是血液凝固,什么是红细胞凝集现象;又如,反射弧的分析实验,先捣毁牛蛙的脑之后,刺激牛蛙足趾,让学生观察牛蛙出现的情况,实验最后,再捣毁牛蛙的脊髓,用同样的方法刺激牛蛙的足趾,再观察此时的情况,通过这两个对比实验,说明了反射和反应的概念及其二者之间的区别。

4通过联系、对比,进一步理解概念

教材中的概念呈现是零散的,但实质上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应注意对易混淆的概念及时进行联系对比,从纵向、横向等多个方面寻找概念间的联系,能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形成知识结构。(1)在知识结构中呈现有对立关系的概念,如兴奋和抑制,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去极化和超极化等。(2)呈现有共生关系的概念,如兴奋→动作电位,抑制→超极化,安静→极化。(3)对比呈现易混淆的概念:如房-室延搁现象和突触延搁现象,血清和血浆,呼吸膜和滤过膜等。

5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形象的思维方法,能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培养出创造型、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例如,讲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这几个概念时,可以把同学们比作一个个细胞,班级比作组织,年级比作器官,学校比作系统。通过这样的类比,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学生立刻理解了这几个概念,同时通过这种类比,使同学们感到生理学的知识和自己并不陌生,也不复杂。这样,同学们就有了将生理学学下去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如在讲物质的转运方式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呈现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非常形象生动,同学们也很容易就理解了。

总之,生理学概念的教学其实是引领学生理解事物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切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学生只有在学习的概念的过程中习得科学和研究方法,将概念的本质“连根拔起”,这样认识事物的深刻性与透彻性才能真正的学好生理学。

参考文献

[1]姚泰.生理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