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及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3

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及风险管理

曹伟秦晓云韩燕

曹伟秦晓云韩燕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62)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特点,风险因素分布特点,提出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0月间30例择期手术术后住院患者、10名在职手术室护士,进行深入访谈,掌握患者或护士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认知情况;调取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手术室相关护理不良事件25例,共8个类型,常见护理不良事件为眼角肿胀;患者认为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为:护理未能体现关怀,护患交流不够;术中冰冷感,孤独感较强;听到仪器等嘈杂声心中恐慌;护士人认为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为护理不够细致,落实质量难以保证,护理意外事件,无有效沟通机制。结论:应从人、物、制度三个角度出发,提高护士识别、预防、处置风险能力,降低仪器设施故障发生风险、危害,确立风险等级管理制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风险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operationroomnursingriskevents,riskfactor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Method:select2014May~2014October30casesofelectiveoperationpostoperativehospitalpatients,10in-servicenursesinoperationroom,in-depthinterview,masterthepatientsornursesofoperationroomnursingriskperception;obtainingoperationroomnursingrelatedadverseeventsrecorded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25casesoftheoperationroomrelatednursingadverseevents,atotalof8typesofcommonnursingadverseeventswereeyeswelling;patientsthinkoperationroomnursingriskfactorsaremainly:nursingfailedtoreflectthecare,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isnotenough;intraoperativeicecold,lonelinessisstrong;heartheinstrumentnoiseinpanic;peoplethinkoperationroomnursesthemainriskfactorsofnursingcareisnotdetailedenough,theimplementationofthequalityisdifficulttoguarantee,thenursingaccidents,noeffectivecommunicationmechanism.Conclusion:thethreeanglesfromtheperson,thing,system,improvethenursesrecognition,prevention,riskdisposalcapacity,reduceequipmentfacilitiesfaultrisk,hazard,establishthelevelofriskmanagementsystem.

【keyword】operationroom;nursingriskevents;riskmanagement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诊疗技术手段,全世界每年有上亿台手术被执行,且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适应证的扩大,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但手术因具有侵入性操作特点,风险高、持续性与技术性强,WHO统计资料表明,约有3%~25%患者因手术并发症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致残、致障、致死[1]。手术是医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诊疗活动,对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术室是开展手术的主要场所,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关注区域,一直以来备受医院重视。关于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研究较多,但多为理论概述,且多从护士角度出发,研究护理技术缺陷,结论、对策存在局限性,在手术室护理技术已比较成熟的当下,擅自变更护理技术存在潜在的风险[2]。现代医学生理性研究证实,患者应激状态可致生理、病理改变,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本次研究从患者与护士双重角度出发,分析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0月择期手术术后住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男女各半。纳入标准:①手术成功,术后意识、精神正常;②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具有良好的理解、沟通能力;②年龄18~75岁。选择通期在职手术室护士10名,均为女性;年龄:25~41岁,平均(30.0±5.1)岁。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②参与手术≥50台。

1.2方法

1.2.1深入访谈法

采用深入访谈法。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访谈方案,包括问题设置、语言技巧掌握、方式设计、环节设计等,访谈应选择安静、舒适的室内,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以录音笔记录,必要时也可采用摄像。访谈者均进行事前培训学习,学习《访谈艺术》、《杨澜访谈录》等书籍,掌握基本的访谈技巧,并事前随机选择2名患者约谈,试访谈,总结访谈经验,完善访谈方案。访谈前简要介绍访谈的目的、方法、意义,按照设计方案,逐步提问,完成访谈。最后通过录音,形成原始书面材料,将原始资料交由两位不相干护士进行质性研究,寻找关键词句,核对笔记,对访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整合两个整理者的内容。

1.2.2回顾性分析调取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手术室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如压伤、体温下降、呛咳等,以及明显与手术室护理不当有关的不良事件,如术区皮肤清洁不到位所致切口感染、保暖措施不到位所致血压下降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2014年5月~2014年10月,共手术室相关护理不良事件25例,其中压伤2例、穿刺伤1例、伤口肿胀2例、术中寒战2例、术中低血压3例、低体温诱发心律失常1例、术后呛咳5例、眼角肿胀9例。

2.2患者及护士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认知

2.2.1患者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认知

护理未能体现关怀、护患交流不够25例,主诉重要词句包括“护士较冷漠,有粗暴操作,总感觉哪里不舒服”等。

术中冰冷感、孤独感较强23例,主诉重要词句包括“手术台有些冷”、“灯光有些刺眼”、“感觉医生护士工作和自己无关”、“感觉手术向对一个物体,有被当作动物感觉”等。听到仪器等嘈杂声心中恐慌11例,主诉重要词句包括“感觉仪器声音有些大”、“好像听到报警声,心里好像有些乱”、“好像听到有东西掉在地上”等。

2.2.2护士关于手术室风险认知

护理不够细致:保温、体位管理、支架支护保护、眼部护理、压疮预防等护理内容不够细致,许多患者仅有一项或两项护理措施落实质量难以保证:如无菌操作质量不佳,在清理术区皮肤时,部分患者可能因肥胖等原因护理不当,但因没有他人监督、指导,护士很容易忽略过去。护理意外事件:意外事件难以预料,部分工作并不属于护理职权范围,如仪器设备维护等,若手术推车出现松动,在推送患者时,可能出现晃动致患者跌落、脱管。无有效沟通机制:部分急诊手术过于仓促,术前信息不全,给术中带来影响;易出现忙中出错,体征监护不当,未及时鉴别、发现、通报异常情况。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及风险

从本次研究来看,尽管未见高发类型护理不良事件,但类型较多,共出现8个类型,包括压伤、穿刺伤、伤口肿胀、术中寒战、术中低血压、低体温诱发心律失常、术后呛咳、眼角肿胀,其中不乏意外事件,但多数是可以预防的。25例不良事件中出现1例严重不良事件(低体温诱发心律失常),手术室护理质量尚有待提高。从技术层面来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较复杂,不同类型不良事件原因也各不相同。以压伤为例,其与支护管理、体位护理、手术床自身技术水平、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开展护理所需考虑的因素较多,术前使用何种预防措施需要有明确的指征,如针对血管条件、皮肤状况不佳者,事前涂抹药膏、增加软垫支护等有助于降低压伤危害。其它护理不良反应均存在许多相关因素,这些都要求手术室护理应具有一定预见性,既往“一刀切”的手术模式尽管经济效益较好,但已无法满足个体化需要[3]。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或护士关于手术室风险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患者认为风险与心理、生理感受有关,有较强的心理应激,而护士则认为护理不够细致、落实质量难以保证、护理意外事件、无有效沟通机制是主要风险因素,更注重技术、管理层面风险。

3.2管理策略

(1)人:①培养护士识别、预防、处置风险能力,提高护士预见性,发现高危人群,高危风险事件,能够自行落实相应的预防护理策略;②注重患者心理支持,以心理应激理论为指导,从环境改造、心理干预、家属支持、手术室人文关怀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注重术中护患情感交流,护士应善用肢体语言、眼神,使患者感受被关注、被重视、被爱护[4]。

(2)物:①做好手术室环境管理,创造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②努力培养护士仪器故障识别、简单故障排除能力;③做好仪器设备外部防护改造,避免粗暴操作,避免因触碰、拉拽用力过猛,产生噪音;④增加支护设备。

(3)制度:①风险等级管理制度,丰富风险标志,针对常见、严重护理不良事件,设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指标体系,指导护理活动;②建立监督机制,鼓励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自举、自检,严惩瞒报;③培养相互协助、相互监督、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机制,避免预防性护理遗漏;④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策略,通过季度、年度护理质量通报会议,分析过去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提出解决对策;⑤建立健全常见、严重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预防、鉴别、处置策略,如对于压伤,遵循评估-选择护理策略-术后评估与反馈路径,落实个体化护理[5];⑥引入先进的管理策略,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单,进行持续追踪,为循证提供依据;⑦完善手术护理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参加手术护理人员、返岗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做好术中实践指导;针对新引入的护理技术,应进行集体培训,发挥护士长领导带头作用,先由经验丰富护士实践新技术,进行反馈调查,总结经验,直至形成较成熟的新技术应用路径,再开始大规模实施[6]。

参考文献

[1]郭秀英,刘维维,孙蕊.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护理项目风险性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49-51.

[2]李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3:22,34-35.

[3]王琼,杨红霞.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3,23(12):2908-2909.

[4]张月敏.对术前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1(9):4449-4450.

[5]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师,2010,48(4):65-67.

[6]吴荣华,朱丹,朱治聪.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