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的整体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骨质疏松骨折的整体护理探讨

张爱萍李西宁刘巧燕

张爱萍李西宁刘巧燕(武警山西总队医院骨二科030006)

【摘要】目的:探讨对骨折疏松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疏松骨折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骨折疏松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303-02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由于此疾病容易导致患者骨质量、骨密度的不断下降,从而降低骨强度,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遇到轻微暴力很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1]。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比较高的人群为中老年人,且具有较高致残率及病死率[2]。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疏松骨折患者45例实施整体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疏松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为驼背、身长缩短、呼吸功能下降。将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6~80岁,平均为(60.34±5.14)岁;观察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为(61.52±5.38)岁。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等。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1)全面评估患者,患者在入院2小时内进行初次评估,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营养状况、疼痛程度、呼吸、消化及肺部功能、家属对骨质疏松骨折的认知等,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计划。(2)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家属骨质疏松骨折的原因、症状、危害,确保家属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3)规范化痛疼管理: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根据患者痛疼的程度采用阶梯式的止疼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4)心理护理。由于患病人群大多为老年人,其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容易受伤骨折,因此心理压力比较大,情绪低落,甚至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此,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开导患者,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尽快康复。(5)皮肤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骨折之后,其骨折愈合时间比较长,且恢复缓慢,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引起褥疮,对此,要加强皮肤护理。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家属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受压迫皮肤,勤换洗床单,确保床上用品的卫生,尽量减少褥疮发生率。(6)饮食护理。骨质疏松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差,因疾病为慢性代谢疾病,因此在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进行营养支持,饮食中要注意饮食钙含量丰富的奶制品,并补充维生丰富的水果、蔬菜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合理搭配饮食,从而提高身体吸收率,补充体内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的愈合。(7)并发症护理。因患者年龄比较大,合并较多基础疾病,且骨折愈合比较慢,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及时预防其它并发症的发生。除了做好基础护理,还要勤为患者翻身,帮助患者咳痰,或者使用雾化吸入化痰剂,可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由于患者血运情况比较差,长期卧床导致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因此,不仅要及时采用药物预防血栓,还要鼓励患者饮水,制订有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按时完成适当锻炼,避免发生其他不良现象。(8)康复锻炼。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教育,术后第一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屈锻炼,逐渐过渡到膝关节等部位的锻炼,循序渐进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借助CPM机器进行锻炼,帮助患者早日下地活动。患者在锻炼的过程中,须有人看护,避免其二次受伤。

1.3疗效判断标准

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可以根据以下标准:优良,即X线检查之后,骨折线消失,患者功能恢复比较好;较好,即X线检查之后,骨折线虽然没有消失,但愈合情况良好,功能有所恢复;差,即经X线检查之后,骨折线愈合情况不好,且功能未恢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

3.讨论

骨质疏松症(OP)作为系统性骨病,受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对高峰骨量造成影响,导致骨量丢失,并逐渐发展为骨质疏松。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逐渐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命等造成了严重威胁[3]。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整体护理即全面评估、健康宣教、疼痛管理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其尽快恢复;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还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4]。因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身体无法得到正常锻炼,容易产生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要提高并发症预防意识,按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加强患肢锻炼等,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也可以提高其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血运,从而促使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尽早出院。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且整体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

综上所述,对骨折疏松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达惠,孙芬,邓斌.术后康复护理指导对行PKP术骨质疏松性脊柱多发骨折患者康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429-2431.

[2]孙艳群.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5):91-92.

[3]韩影,李淑平,谭腾芳,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4(21):3275-3276.

[4]施海红,黄淑芬,程小芸.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