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探析

靳红兵

隰县水利水保局山西临汾041300

【摘要】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关乎国计民生,但是在其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附近的水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应在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了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对水土保持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实施以水土保持措施,是对我国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地遏制我国土地面积、植被面积的减少。因此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积极地进行实施,保护水土造福人类。

1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现状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大力推行对水土保持、生态发展的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规划过程中,也出现了水土保持方面的诸多问题,部分群体对水土保持意识过于淡薄,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问题和施工制度完善方面等等,这使得在推广水土保持工作速度缓慢,困难重重。由此可见,有效解决水土保持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水土保护工作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农业发展,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实施并提出应对措施,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2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2.1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成因

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由于工程开挖造成了地表植被的破坏,打破了土壤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的抗蚀能力减退,加上雨水和水流冲刷和风蚀造成了水土流失;二是由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伴有大量的岩石和土体开挖,从而产生一定量的废弃土石,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废弃土石随意堆置或倾倒,进而造成水土流失;三是施工过程进行施工场地开挖、便道整修,大型机械碾压等操作,也给施工区域内的地貌、地表和植被、地下径流系统造成破坏。这样一来就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山坡失稳,在雨水和风力、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势必会导致水土流失现象。此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位缺乏水土保持的意识、有关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2.2水利工程水土流失危害

2.2.1损害土地原有的生产能力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土壤结构,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能力进一步降低。

2.2.2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水利工程建设必然改变河流原有的水文特征,水文特点改变后,以引起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2.2.3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地表土层和岩石的裸露,在水力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塘库当中,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防洪能力,减少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塌毁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河道堵塞或河床升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

3水土保持应采取的措施

3.1工程防护措施

(1)在工程开展期间,应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可以采取护坡、开排水沟、导流沟等措施进行控制。在施工中,在弃土区背水面处设置成临时排水沟,这种方法可有效缓解在施工过程不当时遭受的水力侵蚀,同时,应在弃土区的迎水面设置由坡面至坡脚的截水沟。这样,可有效将弃水、废水全部排入引河。

(2)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时,要加强对取料场的水土保持防治与管理工作,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建设原材料,往往工程建设方从施工方便性和成本角度考虑,会沿线取材,造成取料地开采深度不一,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为水土流失造成隐患。所以,在开采深度与开采地的开采程度上,应有严格的控制标准。

3.2采取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要发挥出指导功能,防止水土流失。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除了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外,还应加强保持水土植被的种植。应在抗旱防洪工作的同时,找到水土流失的初始原因,改善土壤,河流,植被的生态环境。

(1)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尽可能栽种一些利于维持水土的植被和农业作物、经济作物、或一些根系发达适应施工环境的树木,如选择种植耐旱、耐涝的草种,可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减少发生水土流失的几率。同时,对多种植被和作物采用先进的耕种方法,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土壤稳固,在合理地优化农业产品的结构方面,也迎合了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全面而长远的保护措施和手段。

(2)积极发展林业,农村应减少燃烧柴禾现象,积极采用其他能源代替,同时,提高植被的覆盖率,25℃以上的山坡不得进行开荒,严禁对森林的破坏和砍伐,使原始生态环境能够很好地保持。对水利工程中的稳固水土和坡面防护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3)加强防护林管护与防护是发挥水土保持永久性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水利工程长久性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在工程管理范围内,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加强对坝前防浪林带和坝后防护林带的建设与抚育管理,以保证快速成林,并进行及时检查与补植,可有效降低风速,治理风蚀,达到防护效果和防护效能的目标。

3.3健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指标,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的监测内容,设立施工区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将易于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监测对象纳入考核范围,具体可定性和定量分析收集到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对策。具体的水土保持检测指标可以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的监测,主要包括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降水量、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类型、年均气温、植物种类组成、水土流失面积、林草覆盖率、主要河流流量、水土流失类型、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等指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主要可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区的面积、损坏植被面积、扰动地表总面积、土石方开挖量、损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土石方回填量、借方量、弃渣点位置、水土流失部位、水土流失量等指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危害的监测,可包括对水域的淤积及污染情况、对主体工程安全运营产生的负面影响、对附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干扰、对周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等指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可包括临时挡墙、土地整治面积、沉沙及覆盖措施实施的数量、植树种草面积、复耕面积等指标。

3.4强化政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政策制定和监督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水土保持的政策和意见,对参建单位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督,重点对水利主体工程施工环节易于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参建方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时效性和成效性。政府还可以强调并鼓励水利工程参与单位文明施工、科学管理,重视水利工程工作质量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协调开展,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采取水土保持的补救措施。

总而言之,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研究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需要相关的项目参与单位以及人民群众、政府部门等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实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治理和监督工作。只有不断做好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硕.关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646-646.

[2]高晓明.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J].农业与技术,2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