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可靠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研究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可靠性

侯森

(国网北京市海淀供电公司双榆树供电所抢修班北京100086)

摘要: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取得突出的进步,以用电系统作为基础,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了解终端产品的常见问题,及时处理。电能计量表模式以及终端可靠性等是电网管理的关键,本次研究中以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系统作为基础,进行可靠性设计,对常见问题及时改进。

关键词:电能计量表计;终端产品;可靠性

结合用电信息采集以及检测系统的核心设备和计量处理要求等,需要以终端系统以及设备等作为基础,进行测量值分析。计量电能以及电能质量检测管理等要求以需求量作为基础,进行过通信有效控制。得到的数据信息要求进行统一的计量和管理。本次研究中对常见故障分析,明确改进措施。

1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系统的故障分析

结合现有的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可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以故障模式作为基础,掌握类型,及时处理。以下对故障类型分析。

1.1电源故障原因

影响问题比较大的就是供电失效问题,电源以及设备等主板受到影响后,可能存在电表损坏的现象,由于终端系统的B、C系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电源上的电容和控制芯片等烧毁后,开关电源模块也受到影响,贴片电感以及限幅二极管等烧毁后,计量模版受到影响,根据计量电路板的类型,终端电源系统表面受到影响后,压敏电阻可能存在损坏的现象。以故障部位和现象等分析可知,电压如果过高,电流过大,如果出现严重的异常影响,雷击后出现异常[1]。

高压对于电表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窜入影响,根据模块以及PT形式等,如果计量模版受到影响,电源模块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提前进行高电压分析,以PT窜入电表作为基础,如何避免出现异常影响是关键。如果PT模式受到影响,PT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损坏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原因分析。PT损坏后,可能受到铁损以及铜损等情况,产生的热量经电流后增加,涡流损耗也是重点,一般情况先,导体受到电磁感应后,强度增加,PT损坏后,和强电流存在关系。电阻发热经过电流的影响后,PT损坏,PT串联后不会出现异常影响,在系统判断的过程中要求注意的是电流能耗分析,为了避免出现电阻损坏以及其他异常变化,要求进行雷击故障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贴片电感烧毁后,产生的电压值比较高,电压的主板逻辑板上的内置电容以及其他芯片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以终端内置系统作为基础,初期和次级的匝线数比较多,一旦出现异常影响,可能存在电流量过大的现象,初级线圈的输入电压比较高,以过压电流的处理作为基础,通过观察逻辑板上的芯片以及电容情况等进行系统判断[2]。

电源故障的处理措施比较简单,针对电源故障概况,提前进行具体情况分析,根据电源故障模式和实际要求等,确定合适的改进方式。如果出现雷电过压的现象,系统本身容易出现影响。在安装阶段提前进行终端系统分析,做好针对性的防雷指导。只有确保变压器的设计可靠性高,才能提升安装性能。在系统测试的过程中掌握线和线之间的安装电阻流程,减少终端内的PT变化。

1.2远程通信故障和失效分析

电能计量表和终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内部的通讯系统和模块等容易产生其他影响,一般情况下,CDMA通信系统终端模块损坏,系统终端更换后,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为了避免其他类型的损坏情况,必须实施通信系统检测和分析。出现故障后及时处理。以终端系统模式为例,模块系统处在循环的状态下,模块内部的复位以及电路等复位操作很重要,在处理过程中,一个拨号以三个不同环节作为基础,在初期模块通信系统处理中,联通数据交换、IP系统模式等都可能产生影响。在通信系统掌握阶段,日常采用的是验证服务器的方式实施,一般情况下,通过强化对应的配置方式后,能对终端系统进行再处理。以现场终端系统作为基础,一般情况下采用doramnt模式实施,以无通讯请求模式和物理连接宽带等作为基础,要求积极对通讯方式处理,在系统化处理过程中,保证模块的安全性能,尽量延长对模块的使用周期[3]。

2电能计量表以及终端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电能计量表以及终端系统模式在可靠性运转的过程中,依赖其他因素实施,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对各种因素进行把握。包括:抗雷击设计、数据冗余设计和抗冲击力设计等。数据平台的后续预设也是重点,要求明确终端系统类型,尽量符合要求。以下对具体设计内容分析。

2.1抗雷击设计

雷击对于电器预设有致命的影响,作为当前精细化程度比较高的电能计量表,终端系统预设很重要,为了保证电能计量设计符合要求,需要引起注意,在当前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电源,结合电阻和限流电阻预设等,在抵抗雷击预设中,进行压敏电阻预设。结合电源的保护设计形式,需要进行热敏电阻重新预设,发挥具体保护作用。

2.2实施数据冗余设计

数据冗余设计是预防通信模块故障的重要手段,在具体预设过程中需要对实际资源进行分配。在初期设计阶段以电能存储作为基础,EEPROM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多次应用,能最大程度对冗余数据空间在处理。以彼此独立的EEP-ROM预设形式为例,分别进行电能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为了避免出现相关信息数据的不良影响,要求提前对数据性能分析。由于数据存储管理是个重要的过程,各组数据管理中提前进行数据检查,在实际应用阶段,强化对各组数据的检查,能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影响,将各种数据进行备份管理后写入到存储空间去,实现终端系统的合理应用。

2.3抗冲击电流设计

冲击电流的预设能避免出现电路故障,以电能计量表和终端系统正常运行作为基础,短路故障在器件内部容易存在巨大的影响,当前采用的解决方式是跳闸保护装置,一旦出现短路或者其他影响,必须及时切断电路。电路的保护设计是重点,一般情况下,断路器可能存在延迟的情况,要求进行更大功率的电阻值分析,进行保护和在处理。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后,将电表内的CT终端和初期线圈进行预处理。电流合理化设计后,能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3电能计量表计的发展要求

以电能计量表计作为基础,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求对电流类型进行掌握,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出现系统不稳定或者其他异常影响,需要明确计量装置类型,通过增加回路方式实施,此外在系统后续应用中,确定电阻的数量,为了避免出现其他干扰或者不良影响,进行释放断开处理。

工作人员要求对电能计量表计的类型进行分析,终端系统预设的影响因素多,在可靠性分析中,提前进行维护和在处理。结合实际工作量和系统模式等,需要强化继电保护和在处理。相关负责人要求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了解技术类型,提前维护后,能提升适应性,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影响[4-5]。

4结束语

结合实际用电情况和信息系统的采集等可知,在操作过程中要求进行电能计量表的处理,以可靠性评估作为基础,了解系统模式和要求,在预设过程中,及时进行系统处理,总结关节因素,提出可行性高的解决措施,满足系统可靠性指标要求,实现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庆丽.费控智能电能表及终端运行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33):91-92.

[2]韩佳奇,王承伟.解析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运行的可靠性[J].科学技术创新,2017(31):78-79.

[3]王红梅.对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运行的可靠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3.

[4]邢智.解析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运行的可靠性[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3):114+116.

[5]许臣.浅析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运行可靠性[J].黑龙江科学,2014,5(1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