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小议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防护措施

丁庆喜

丁庆喜黑龙江省富锦市水务局1561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民生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防护工作更加繁重。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防护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需求。农村饮水安全是民生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防护工作更加繁重。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防护措施。

2.农村饮用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水质污染

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同时,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

2.2水量不均匀

有的地方水源充足,而有的村庄水量不充足。井水的水位每年都在不同程度下降,所以饮用水水量会出现不足。地势低的和地势高的用户在用水高峰会出现用水矛盾,处于地势高的住户会出现水量不足的情。

2.3使用不便利

饮用水使用不便问题主要体现在饮用水的提取方式与现代生活设施使用之间的矛盾。例如,对使用井水或泉水造成洗衣机使用中的用水提取不便问题,农民感觉很苦恼。还体现在取水所需的时间上。有的村庄取水很方便,即使是使用井水,取水时间也不超过5分钟,山泉自来水、自来水都可以实现室内取水和用水。而手压井农户取水往返时间在5~10分钟之间。

2.4宣传不到位

农民从来没有接受到政府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对政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政策、法规,包括政府对农民实施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给予的支持、鼓励等措施从不了解。仅有少数村民知道政府的“村村通”政策。可见,政府对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不到位。

2.5供水量标准较低

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2.6处理设施简陋

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3.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防护措施

3.1整治水污染

政府在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监测。要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控制和正确处理农村饮用水污染源,为农村饮用水的长远安全提供保障。政府要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的环境影响力评价,对存在饮用水污染的企业、项目要严格控制,甚至不审批、不上马,要坚决避免“一边治理,一边污染”的情况。

3.2多方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这是主渠道。作为安全饮用水的受益主体,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还要发挥一些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的力量。只有各方合力,才能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

3.3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内部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将饮用水安全管理问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使各级领导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3.4注重规模化发展

把发展规模化的集中供水作为主要形式,实现以联户、单村供水工程向以规模化集中供水为主的转变,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发展集中供水,打破城乡分割界限,实行城乡统筹供水。凡是有条件的城市供水工程,特别是占用农村水源地的,一定要将城市管网延伸、覆盖到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有利于保障供水水质,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工程长效运营。有条件的区域实行整乡推进、整县推进。

3.5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督

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并定期检查。供水单位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以规模较大的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小型供水站提供水质检验服务。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和卫生宣传教育。

3.6实施水源保护区制度

严格禁止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要大力治理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定期对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要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3.7强化建后管理

要以保障农村群众正常生活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高效的供水服务为宗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村镇供水特点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用得好、长受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域广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农村饮用水水源、提水方式、用水量、水质、便利情况等均不同。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要加强引导、宣传、维护和管理,又要加强财政投入,同时也要发挥村民、社区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喝上放心的水。

参考文献

【1】段红贵.浅谈当前形式下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J].大科技.2012.01.

【2】孔新宇.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