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106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106例结果分析

张昆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特检科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于我院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下肢各静脉内径及血流信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观察组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可以通过观察静脉内径的改变及局部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对其进行诊断,诊断效果显著,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血管超声;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20-0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血管性疾病,25%~50%患者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转化为栓塞后综合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是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金标准,但由于其操作繁琐有创,不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作者通过对10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结果特征的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55例,平均年龄(56.9±7.8)岁,平均病程(7.1±4.3)月;选择同期就诊于我院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龄(55.8±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1)观察组患者具有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2)对照组患者无血管及血液性疾病;(3)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PHLIPSIe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Ie33阵式高频探头对下肢静脉进行检查。(1)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肢并呈外展、屈膝外旋;使用频率为3.5MHz探头,先选择二维超声扫查下肢静脉,后切换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2)先对髂外静脉、髂总静脉进行扫查,后从近心端依次对股静脉、大隐静脉、腓静脉等进行横切或纵切检查,并记录相关指标。(3)出现血流信号充盈欠佳者,嘱患者用力屈伸下肢远端关节,观察其血流信号改变并记录血流速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肢静脉血栓情况

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106例患者中存在左下肢静脉血栓74例、右下肢静脉血栓49例,其中根据血栓部位分为:髂静脉17例,股浅静脉68例,腘静脉19例,胫后静脉10例,内侧腓肠静脉9例。对照组均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2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内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不同部位静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内血流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不同部位局部血流速度均较观察组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局部血流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Virchow提出,静脉损伤,血液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2],长期卧床,下肢制动患者最容易出现。由于经脉损伤,血管内皮脱落及功能损伤,暴露内膜下层胶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血栓[3];血流速度缓慢,在静脉瓣窦部位形成涡流,周围组织不能够有效利用氧,引起白细胞黏附因子过表达,白细胞黏附迁移,促进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可以使血液抗凝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

多普勒超声可以对血管进行纵切与横切扫查,全面了解血管内情况。纵切可以观察:血管解剖变异,内膜、管腔内回升情况及内径的变化,管腔内血流情况,远端肢体挤压对血流情况的影响[4];横切可以观察:探头施压,观察静脉管腔是否压扁,从而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下肢筋脉血栓形成后,根据其血栓表现不同,超声影像表现不同:(1)血栓较大,血管完全闭塞:血管内径较同部位正常血管明显增宽,静脉管腔呈均匀低或无回声,探头施压时血管内径无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见血流信号;(2)血管不完全闭塞:静脉管腔可见部分低或无回声斑块,探头施压可见管腔部分变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管内彩色血流充盈缺损,周围可见细条状暗淡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操作方便简单,可以通过观察静脉内径的改变及局部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对其进行诊断,诊断效果显著,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印建国,刘晓红,王志宏,等.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13):203-4.

[2]戴晓蓉,魏青,王浩,等.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01):70-4+83.

[3]张蕴鑫,刘建龙,贾伟,等.P-选择素、溶酶体颗粒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05):1221-3.

[4]吴敏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远端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08):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