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新乡土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刘洪山1杨之毅2徐慧2孙一晗2

——以木兰山村登山旅馆设计为例

刘洪山1杨之毅2徐慧2孙一晗2

(1.鄂州市规划报建服务中心,湖北鄂州436000;2.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建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调查黄陂木兰山村的老房子现状及现场地形勘测,发掘湖北传统民居的聚居方式、历史及文化内涵,并弘扬地域传统历史文化特色,提出更适合于村落改建的方案。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乡土建筑;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jyte129)、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0488017)、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3ZRA129)的阶段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乡村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传统美丽、和谐的乡村景观受到冲击,也对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磨灭的破坏。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设计师设计过程中应以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本土风貌,提高乡村地区的建筑特色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主要出发点。

一、项目区位概况

木兰山村登山旅馆地处武汉黄陂区木兰山村张家冲上湾二组,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下,张家冲上湾位于木兰山下,地势复杂,地貌类型为山地。张家冲上湾是自发形成的,村落的形成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而组成村落形态的建筑与景观正是这两个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清朝时期该地区发展到顶峰,村落结构基本定型。张家冲上湾的落址受居住者自身需求和自然环境状况的影响,通过人工的建设,达到自然与人工有机结合的结果。它集中反映居住者对于自身本体和环境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张家冲上湾最早形成村落的位置,就在用地的边上离河流很近,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河流不仅能解决人们的用水问题,而且还可以提供水上交通。到村子的后期就发展到用地的中央位置,然后村子分布就发展到山上。

空间格局的形成除了人们活动,往往和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而该地区的空间格局受地形印象尤其明显,地形像阶梯,每级阶梯高4米左右,原地形在每级阶梯上都是起伏不平的地形,当地老建筑都需要砌大概300mm厚度的基座,才能使建筑室内空间变得平坦,如今已经破环了不少的地形了,随着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对原有建筑进行拆除铲平原有复杂的地形,在新的地形上建起新的房子。这种牺牲地形去建造新的建筑,很大程度上是在蚕食,古人留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格局模式。

二、设计方法探析

以往的新农村建设喜欢把建筑搞干净,把路搞整齐,追求理想的建筑结构,喜欢对村落拆迁并对新建建筑大量运用常见建筑材料,而忽视了这可能破环了村落风貌与特色。而对于木兰山村的登山旅馆建筑改建方式是不是沿用这样的形式,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此次设计中将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通过对当地文化进行考察研究,力求将本土的人文精神与自然空间达到最完美结合。

2.营造一种不单单是把中国特色元素运用在建筑中,更要注重对传统空间的塑造,营造出中国古代隐士优雅生活。

3.如何在增加功能空间同时保留古村落风貌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村落每个细节会成为修缮重要落脚点,是旅馆空间构成的参考。

三、方案设计

(一)总平面图分析

方案设计中,按照当地地形把项目分成了三分,一层主要是商业区,二层是餐饮娱乐区,三层是客房区行政区。方案希望通过高差的不同做到动静分区,把需要安静的客房分布在最上层,避免其他游客的干扰,把人群活动比较频繁的商业区放到接近外道路的一层,一方面减少对项目内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吸引外来游客的到来。(见图3.1总平面图)

(二)目标与原则

本方案不单单是做一个村落进行旅馆服务点的改造设计,还有是一次脱掉千篇一律新农村建设制服进行新规划方式的探寻,寻求一种仅能满足现代人需求又能保留原有村落生活空间风格特点的方法,让当地传统建筑和建筑工艺技术得到保留,让游人发现村落生活不同,带来新的体验。通过修缮而成的登山旅馆,是要通过发掘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和当地自然景观,把文化商业化向人民开放,让更多游客体验当地文化。

同时,希望木兰山村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硬生生把他现代化,把农村变成另一个新的城市。所以,在方案中遵循下列原则:生态保护原则、空间布局沿用原则、建筑构件原用原则和历史情境保留原则。(见图3.1设计方案鸟瞰图)

(三)设计方案

现有村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生活区,现状用地主要是农田、河流、茶园、树林、道路、建筑等用地,是一种典型的乡村风光。生活在村子上的人们在此耕耘和生活,一旦把基地完全改建成旅游度假旅馆,原来的村子生活风貌就会被破坏。所以登山旅馆的设计及建成后做到尽量不影响他们耕耘生活,同时又能让游客体会到这乡村生活方式。

1)、对原有地形利用并不进行改动;

利用基地地势特点。阶梯式分布房子,增加垂直交通方式丰富了有地空间层次、使人群感受用地特色。

2)、每套客房都拥有独立的院子;

方案用加入院子的设计元素,每一个客房都是独栋的一层建筑,都附带一个独立的院子。还原乡村生活的原型。(图3.3建筑单体设计方案)

3)、植被选择

当地植物主要白玉兰、樟树、白杨、木兰树等,木兰花又是当地的名花,在村子山后种植一大片木兰树到时节的时候开满整个山头,在村子的农田种满了茶叶与油菜花,这两农作物成片出现会出现很美的效果,运用这两种植物不仅不破坏生态同时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

4)、道路

道路是由土砖、青石板铺设的,是以步行道围绕整个建筑群,形成环形,主次分明,完善交通设施,避免了建设性破坏。

5)、建筑

把具有历史特色的老建筑保留下来,整修房屋并加以改造,让游客住下来,延续老村风貌。

6)、建筑材料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尽量使用当地的本土建筑材,主要有木庐干砌的石材、竹子、生态青砖、少量的户外木材等。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乡村城市化、城市过渡扩张以及乡村地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优美、和谐的乡村景观正遭受无规划的发展所带来的破坏,乡村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这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城乡的和谐发展和区域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新的建筑规划与景观规划有助于我们在设计的实践中关注地域的乡村生态,将乡村原有建筑元素与地形作为改建和考查的基础,对乡村建筑做一个有益的思考,从中解剖老建筑,把解剖出来的元素重新整合,创作出适用于当代建筑同时也保留当地元素特色的。

项目的设计就是探索,在避免建设性破坏、创造惬意的乡村环境和区域环境、试图创造出一个带有村子原味特色的宜居建筑群,把文化商业化向人们开放,让更多游客体验当地文化。同时让人们意识到在快速的新农村建设中保护老村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孙鹏,传统汉族村落乡土景观形成过程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硕士论文,2001

[2]俞孔坚,回到土地[M],北京:三联书店,2009

[3]王华芳,杭州法云安缦度假酒店案例分析[J],北京:建筑学报,2011

[4]吴德绳,新农村建设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王澍,设计的开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