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3

浅析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李涛阎宗海元追

李涛阎宗海元追

(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医工科;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且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保障。作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的管理情况不仅关系着医院的成本、效益,而且对医疗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医疗设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分析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采购;管理人才

前言:医疗设备的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在了解医疗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既有设备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对医疗设备进行分析可知,其是医学科研和医疗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包括了家用和专业两方面医疗设备。首先,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是促进疾病得以有效缓解或治愈的有效措施。疾病的治疗除了需要依靠医生与护士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相应的医疗设备予以辅助,而只有在医疗设备管理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其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临床作用,辅助治疗[1]。其次,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医学科研的基础和前提。医学科研通常需要借助医疗设备予以完成,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高,设备维护情况良好,方能够确保其正常运转,从而降低误差、提高研究的精准度,并提升科研成果的可信度。最后,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促进医院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医院方能够对其临床患者实施治疗或救助,进而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口碑,促进其不断发展,而无论是专业医疗设备,还是家用医疗设备,均需要得到良好的维护和管理,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在了解医疗设备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下文则着重对我国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和分析。

二、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设备购置的盲目性

医疗设备购置的盲目性是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当前,部分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并未从患者需求和疾病的类型与特征等方面考虑,而更多的是以“赶时髦”思想为理念,购进时下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这种盲目的医疗设备采购方式不仅未结合医院收治患者和自身科研的实际情况,而且也缺乏较为系统的效益与可行性分析,从而使得设备在购进后,因符合设备特征的病人数量较少,导致设备的功能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3]。在此种情况下,被购进的设备则不得不长期处于停运状态,难以为医院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还需说明的是,部分医院科室对所购医疗设备的质量是否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也并未予以足够重视,在增加设备维修管理难度的同时,也使得医疗事故风险大幅提升。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科学购置已成为当前医疗设备管理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医疗设备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医疗设备管理人才对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和医疗事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不仅关系着医疗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而且对于医疗设备的后期维护管理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数量方面,大多数中小型医院并未设置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和管理队伍,只是安排数名设备保养和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由于此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从而导致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缺少专人负责,增加了医疗设备运行时故障发生的可能性[4]。由此可见,从设备管理的人数来看,其并不能满足医疗设备管理的真实需要。其次,在质量方面,现有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全面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知识,一方面,医护人员设备管理水平的局限增加了其利用设备辅助治疗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也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从而增加了设备性能产生损坏的可能,导致设备的使用年下大幅缩减[5]。

(三)日常使用、维护的监管不利

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的监管不利是其管理工作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目前,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发生严重锈蚀,且在设备表面多有污物沉积,加之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并未做到轻拿轻放,甚至对购进或使用后的医疗设备进行随意放置,从而在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再次投入使用中的安全隐患。此类情况产生的原因在于设备使用人员缺乏责任心,认为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与其自身并无关联,从而并不注意使用细节,导致设备寿命减损。此外,设备管理人员也未能对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导致部分医疗设备仍然处于盲目的使用状态,且由于并未有计划地开展设备的维护与监察工作,使得处于“休息”状态的设备管理效率也大幅下降。

(四)医疗设备、器材报废处理的力度不强

对现有的医疗设备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其总体上呈现出“重购置,轻管理”的状态,而设备报废处理方法不当和力度的缺失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管理效率。当前,部分医院将报废后的医疗设备丢弃在废物仓库,一并售给废品收购站,造成了可用资源的严重流失。在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方面,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多将其直接导入河流或垃圾堆中,在对环境噪声严重污染的同时,也增加了疾病大面积爆发的隐患[6]。由此可见,对医疗设备报废处理的方法不恰当与力度不强已对城乡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解决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制度

完善医疗设备的采购制度是解决医疗设备购置盲目性问题的主要办法。建立专门的医疗设备采购计划与执行部门,将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提升至关系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以集体行为的视角展开医疗设备的购置工作。在医疗设备采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提高各科室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医护人员的参与力度,并以健全且完善的医疗设备采购制度扶持设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立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根据相关医疗设备的历史维护情况和运行情况以及医院的实际财务情况,研究讨论并确定有无先进医疗设备采购的需要,若存在需要,则联通相应科室和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出所购设备的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通过管理人员的市场调研和性价比考证分析,最终确定出设备的购置金额以及供应商,确保所购设备的经济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和可维护性,从而为医院临床治疗和医学科研提供可靠保障[7]。

(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力度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是解决医疗设备管理人才匮乏的有效措施。首先,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并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人才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医疗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情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加强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得医务人员以及医院领导认识到医疗设备合理、合法使用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从整体上促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管理自觉性的提升[8]。

其次,设置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并由其辅助医院人力资源部开展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严把人才质量关,通过适当提升人才准入门槛,促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开展,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通过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否准确、及时找到负责人,从整体上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

最后,定期开展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通过聘请具有管理经验的专业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讲述关于设备使用与维护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同其他医院关于医疗设备管理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效率能够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全面提升,以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确保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还需说明的是,为充分调动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医院还应根据人员业绩和设备的具体管理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在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进入到良性循环的状态当中。

(三)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反馈机制是解决医疗设备日常监管、维护不利问题的必要手段。首先,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建立起其相关信息的反馈机制,对于贵重的医疗设备,还需对其开展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分析[9]。以原有的医疗设备反馈办法为参照,尽可能地选择对医院和社会分别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医疗设备,并放宽设备使用权限,在不影响本科室使用的基础上,允许其他科室借用医疗设备,全面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

其次,加强对医疗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的监管力度。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应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查看各项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而针对医疗设备在使用与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联合技术工程人员予以解决,并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最后,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技术档案。对技术档案进行分析可知,其是对医疗设备购进、使用、维护、报废等相关情况的完整、动态记录,能够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经济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医疗设备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力度,具体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1)在设备管理办公室方面,应负责对设备原始技术档案的采集与整理工作,并设置设备购置到申请报废的相应资料归类,确保其生命周期的完整性;(2)在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方面,应尽可能配合设备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做好设备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软硬件升级、更换等信息记录,并重视存档,定期总结,为设备的后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0]。

(四)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是提升医疗设备报废处理科学性和处理力度的关键途径。在临床科室提出相关医疗设备的报废申请后,设备技术工程人员应仔细对设备的既有故障进行检查和分析,并将故障情况和分析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以医院医疗设备报废制度为依据,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处理[11]。此外,对于报废后医疗设备,不可随意丢弃或直接丢至废品站及相关河流,而应统一交由医院医学工程科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通过对报废设备进行拆卸或拼装,从而挑选或发现其中仍然具有价值的零配件,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促使工程技术人员的设备维修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对于条件有限的乡镇医疗机构,还应加大对其报废医疗设备科学处理方法的普及力度,通过向其讲述报废医疗设备和一次性医疗设备随意丢弃的危害,使其充分认识到对报废医疗设备正确处理的重要性,避免随意丢弃设备情况的发生。还需说明的是,对于报废设备的出售,应率先对设备及相应零件的类别进行划分,杜绝无差别统一送至废品回收站,从而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应问题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亦可将其出售给较为专业且具有资格的医疗设备专业收购点,使设备报废后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结论:本文通过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结合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力度、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反馈机制和加强医疗设备报废管理等方面为解决医疗设备管理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贤卿.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医疗装备,2014,01(12):43-44.

[2]杨华平.浅析医疗设备维修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4,11(08):52-53.

[3]童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2,01(23):91-92.

[4]姜苏.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10(25):173-174.

[5]崔骊,李向东,云庆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3,01(08):74-75.

[6]李亚,王鑫,毛峰峰.山东省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3,05(17):28-30.

[7]石龙.浅析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3):788-789.

[8]张琪.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11):263.

[9]张生.刍议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06(19):127-128.

[10]房财福,方朝凤.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2,10(20):22-23.

[11]傅坚.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设备,2012,02(1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