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加强知识巩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加强知识巩固

陈春妮

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利用每一个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又是这45分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愉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由于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教室里时常显得异常安静,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不思维、不回答、不发表见解。面对这种状况,从上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在课堂上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克服教师唯我独尊,学生惟命是从,老师以“讲”代“思”,学生以“记”应“考”,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做法。上课时,我以学生为友,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激发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如在教《为学》、《伤仲永》一文时,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从仲永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让学生各抒己见,特别是让一些天资聪明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回答,只要学生不脱离主题,怎么回答都可以,都予以肯定。再如学习《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时,根据学生爱看《白娘子传奇》的电视剧谈起,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法海、对白娘子的认识,再讲其象征意义,学生就容易理解。要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气氛,只教书本知识也是不行的,必须旁征博引,把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兴趣就浓厚,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是个性品质的表现,只要思维,就有进步。

二、引导学生质疑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我经常告诉学生,不要一味地相信书本,也不要一味地相信老师,对老师的看法、观点,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和老师争论。我认为,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打破程式,变更课文顺序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按部就班,从开始讲到最后,从字、词、句、篇到总结中心,学生大脑对这一程序已经疲倦,也没有新鲜感。因此,对于一些特色课文、较长课文,我常常是直奔中心,重点研析。如在学习《成功》一文时,开篇直接问学生作者认为成功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直奔主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重点说了什么?这些问题,学生一看课文开头没有,便积极地在课文中寻找,直奔中心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也容易理解课文中心和内涵。

对于课堂上能理解的知识,在课后如何加入巩固?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主要抓两点:一是读,二是检测。

读,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

一是课堂上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范读,培养学生读的信心,再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朗读、比赛读。

二是早读读,每天早读,都是科代表先领读,然后针对读的内容,我再对学生进行指导读,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的熟记,读的内容明确了,再放手让学生自读。

三是课外读,现在附带的课外阅读材料,内容新鲜,时代特色很鲜明,可是课内没有时间读,为了落实课外阅读,我采用写读后感的方式督促学生,每两周让学生针对课外阅读材料上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检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忽视了这个环节,教学成绩就没有办法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常把检查看得比上课还重要。

首先是查作业,对于每天布置的作业,自己坚持逐个检查学生,看老师非常认真,学生自己想蒙混过关是不行的。这样,久而久之,就没有偷懒的习惯。

二是查背诵。对于名篇名诗名句,我先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分成小组,进行背诵。

三是查知识的巩固。这一点,主要通过检测,除了学校规定的月检测外,我平时的检测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前考和小单元过关检测。

每节课前对前面学过的内容都要通过提问和笔答的方式进行考试,学习也就经常性地巩固了知识。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功夫一定要下在平时,只有坚持备好课,上好每节课,看好每本作业,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行,教学如同学习文化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