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兵常见用药心理误区及对策

/ 1

基层官兵常见用药心理误区及对策

娄国伟1娄凤2

娄国伟1娄凤2

(1河南新乡71633部队卫生队453000;2新疆乌鲁木齐69026部队83000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80-01

基层官兵合理用药的好与差,既影响疾病治疗,又影响部队战斗力。通过调查了解官兵在用药过程中有擅自增减或停药的。有认为注射用药比口服效果好的,有崇尚广告,偏信新药的等等。现就基层官兵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用药心理误区及对策探讨如下。

一、心理误区

1、剂量越大,见效越快;有些官兵将医生开的几次服用的药量一次吞下,心理上以为这样一定见效快,这种急于摆脱病魔纠缠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却不符合用药规定,因为药物都有严格的用药剂量,也就是规定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若超出这个范围,则有中毒甚至之人于死地的危险。医生开药是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用药范围而确定的剂量,因此,明确药物治病有一个过程,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才是正确的。如果随意加大剂量,非但欲速而不达,反而会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2、把抗生素当成“万能药”;很多人伤风感冒,甚至头痛腹胀,见到医生就要求注射青霉素及头孢。在他们眼里,抗生素成了灵丹妙药,用在哪种病上都管用,所以对此类药格外青睐。其实抗生素并非万能药,它的适用范围存着严格的科学限定。例如,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使用抗生素非但无效,反而会贻误病情。长期滥用抗生素,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产生耐药菌株的机会。

3、过分迷信广告宣传;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每当看到电视广告上名人代言的某种新药后,就会有人找医生点名取药。许多人被那所谓的“独家生产”“最新成果”“包治百病”的赞誉之词所迷惑,产生了非广告药品,非名人代言不用的错误心理。须知,任何一种新药,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方可见其疗效优劣和毒副作用大小。所以,在用药上切不可光看广告,不看毒副作用,以身试药。

4、种类愈多,效果愈好;有的官兵一拿到处方,先要看开了几种药,若只有一两种,便疑虑顿生,以为医生吝啬,恳切要求再加点。殊不知,药物有配伍禁忌,若联合使用不当,会降低疗效,或产生一些于身体不利的反应,药物种类愈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医生处方种药物种类及数量,因人因病而宜。那种“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用药心理,是有害无利的。

二、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上卫生课、板报、广播、发放用药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官兵宣传用药知识及口服用药不良反应少、简便快捷等优点,使官兵认识到不遵医嘱,擅自加大剂量或减量,超次数或自行停药的危害性。同时,基层医务人员应为官兵提供用药咨询,向官兵讲明,不论药品贵贱、新旧,能治病就是好药的道理,使他们了解合理用药知识和正确服用方法。不盲目相信新药、广告药、进口药,不滥用抗生素,最大限度避免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增强服务意识;基层部队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做到细心、热心、耐心与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增加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多与患者沟通,为他们讲解合理用药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克服官兵用药的心理误区。更好地保障官兵健康,提升部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