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障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中职生心理障碍探讨

金顺

蒋存定(甘肃省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秦安741600)

摘要:中职学校是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文章探讨了中职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寻求解决的办法,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

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到2020年,心理疾病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杀手。在近十几年内,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做了大量的研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者相对较少。笔者在中职学校从教多年,在所接触和了解的学生中,心理障碍者比例较大,约占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心理障碍严重威胁着中职学生的健康,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品质、思维能力、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内因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数在15~19岁之间,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动荡时期,面对择业、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冲击,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较差,使其智力发展、情感世界、人格等方面发展极不平衡。中职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接受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接触复杂多变的社会,身心经历着急剧的变化,由于自我评价不准确,思想感情极其丰富,感性往往超过理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未达到一定的水平,意志品质比较脆弱。由于生理的相对成熟,而心理发展正经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使心理与生理的发展极不平衡,心理因素不稳定,对客观现实的种种现象不能正确对待,对产生的矛盾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久而久之扰乱了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规律,生理和心理长期的负效应导致身心遭到严重的损害。所以,中职生特殊的年龄段和学业特点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首要因素。此外,遗传因素也是不可排除的诱因,但遗传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心理障碍,只要正确及时地引导,这种诱因可以尽可能地消除。

二、中职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早场所,而中职学生的家庭相对来说趋向于“贫民化”,绝大多数是收入较低或社会地位较低或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三低”家庭。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除国家补助之外,全部由家庭负担,不良的家庭环境会使他们的心理向不良的方向“适应”,极容易造成他们消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1.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

中职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方式,大多数家长对学生放任自流或冷淡讨厌。一些家长抱着让孩子长年龄的心态,有些过分溺爱放纵,有些专制蛮横,有些甚至将孩子赶出家门不闻不问,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很容易产生异常心理。

2.家庭结构残缺或复杂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心理极其敏感,父母的离婚、分居、再婚、亡故等,使原来幼稚的心理极易受到打击,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无法保障,这样容易造成中职生对生活的不信任和迷茫,要么消极适应,要么逆反偏激。部分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中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管,这些学生在家中大多有孤独感,性格孤僻,容易交不好的朋友,以寻找别人的关爱,达到心理的安慰;部分学生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秘密,孤独自卑,易脱离同学和集体,甚至把别人的关爱认为是怜悯,冷落别人也常被人冷落,很少有朋友;部分家庭是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三代甚至四代人生活在一起,婆媳、妯娌等关系往往很难和谐融洽,紧张的家庭气氛和复杂的家庭关系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3.家庭经济水平较差

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由于经济水平较差,中考后择校的费用难以承受,大部分学生选择上中职学校是无可奈何的结果。中职学校大多数在县级以上的城区,周边人们的消费标准比农村要高得多,这样一来给学生造成了强烈的刺激,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生怕别人瞧不起、受歧视,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精神容易产生压抑。

三、中职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学校因素

中职学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规模、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就业等矛盾,中职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正常的同学关系、不成熟的男女交往和升学等因素,导致心理失衡,造成心理障碍。

1.厌学情绪

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绝大多数成绩较差,很少得到来自家庭、老师等各方面的认可和鼓励,对学习缺乏信心,缺乏学习动力,长期的负面心理效应,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受周围朋友在外地打工的影响,羡慕别人手里有钱,想尽早挣钱,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和专业没有任何限制,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误区,认为学习对自己的就业帮助不大,思想波动很大,产生了厌学情绪,只有从其他方面寻找心理的满足来填补内心的空虚,部分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上网玩游戏、交不正当的朋友、谈情说爱等方面,易造成心理障碍。

2.不正常的同学关系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单纯幼稚的中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学生纯真的心灵。有些学生拉帮结派,模仿社会上的“团伙”意识,哥们义气十足,动不动就喜欢用威胁、恐吓等方式处理同学之间不愉快的事和矛盾,甚至以武力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嫉妒学习好、上进心强的同学,处处讽刺、孤立、贬低,大大挫伤了进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常使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有的学生性情多疑,好吹毛求疵,一些小事上纠缠不清,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产生了心理不平衡。部分学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男女之间产生爱慕关系,但由于年龄普遍较低,心理不成熟,情感起伏大,他们对恋爱、婚姻、家庭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观念,在恋爱问题上往往表现得天真幼稚;有的不能区分友情和爱情,错把友谊当恋爱;有的在双方发生不愉快和纠纷后,内心苦闷难以释怀;有的在交往过程中遭到对方冷落后,失去精神寄托,绝大多数学生在男女交往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中职学生谈情说爱的现象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由于年龄普遍较小,心理素质差,社会道德修养不成熟,这些学生的所谓恋爱造成了心理的不稳定,一旦出现问题,极易产生心理障碍。

3.追求升学率的负效应

近几年,由于中职生就业的不稳定,加上家长和社会的传统观念,认为学生上大学才有出息,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三校生”高考的力度,从课程设置、教师配备、课时分配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倾斜,为了达到高考的目的,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德育、美育、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对原本脆弱的学生心理加大了负担。为了应付高考,长时间的紧张学习,精神高度紧张,得不到合理的休息和调整,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易造成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

四、中职生心理障碍产生的社会因素

一个人的心理是受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许多不良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职生敏感的心理。一些官员的腐败、以权谋私、敲诈勒索、贪污受贿等诸多社会弊端,使中职生感到迷茫不解;物价的上涨、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使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商品社会的竞争;有些学生周围的人社会关系复杂,拉关系、走后门,使学生担心自己没有门路、没有背景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有些学生看到吸毒、聚众赌博、卖淫嫖娼、封建迷信等丑恶愚昧的社会现象,感到迷茫恐惧;有些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为人师表,直接影响到学生心里对“师长”的崇敬和楷模的质疑……诸多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长期的不良刺激,导致学生心理失衡,产生了心理障碍。

总之,造成中职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是一种、有些学生是两种或多种因素的综合或互相作用形成的。为有效防止中职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中职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还须设置心理咨询站或心理辅导工作室,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这样就一定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