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现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对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现象的思考

李娟

李娟

(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746300)

【摘要】晕针是静脉采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床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晕针发生急骤且没有前兆,许多的因素可以导致学生在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的现象,通过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方法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

【关键词】晕针;疼痛;原因;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3-0385-02

引言

抽血晕针是紧张、恐惧心理或疼痛刺激,作用于丘脑下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在抽血前、中、后,要密切观察抽血者的表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的晕针先兆时,立即予以平卧,给予对症处理。根据各人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血管,使用不同穿刺方法、穿刺角度,速度要适宜。如体质较差的学生,皮下脂肪少,血管容易滑动,要用食指与拇指固定好血管。肥胖者皮下脂肪丰富,血管暴露不明显,但血管弹性好,活动较少,应按血管解剖部位暴露血管,使针头于皮肤成30-45度角快速从血管上方直接进针,既可减轻疼痛,又易成功,直接进针法避免传统静脉穿刺中针头进入皮内后沿血管走行方向刺入血管,形成两个针孔并有一定距离。拔针时既要按住表皮针孔,又要按住进入血管的针孔,按压力度要掌握好,过重会导致局部疼痛,过轻又易形成皮下血肿。

一、关于其影响因素

1.1心理因素由于对采血知识及采血的安全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被采血者,尤其是初次接受采血的学生会产生紧张或恐惧心理。一方面害怕疼痛,特别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第一次采血的时候未成功,恐惧心理会更强烈;另一方面因担心抽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产生紧张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患有肝炎等不愿让同学、老师知道的疾病,害怕查体会暴露自己而产生紧张情绪。以上各种紧张恐惧的心理都会引起迷走神经的兴奋,致使内脏器官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

1.2身体因素一部分学生在抽血时身体状态较差,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相关研究显示一个人在极度疲劳或虚弱时,会由于身体抵抗反应及控制反应降低,而对很小的刺激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因此在此时抽血则会由于痛觉敏感使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产生晕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进行的抽血,而此时机体处于应激阶段,会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导致晕厥。

1.3体位因素静脉采血时多采用坐位,此时血液由于肌肉及静脉张力降低而蓄积于下肢,致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易致晕厥。临床研究表明采取平卧位抽血发生晕针的几率明显小于坐位。

1.4环境因素采血时由于人员密集、环境嘈杂、空气不流通,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加之急躁的心情,容易产生中暑等问题,采血时对疼痛耐受度降低,导致晕针。

1.5采血

工作人员的言行及操作技术由于人员多、工作量大,采血工作人员要从早上6∶00多就开始忙碌,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烦躁等情绪,对被采血者也会失去耐心,不能安抚他们害怕、紧张的情绪,有些情况下还会出口训斥,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促使晕针现象的加重;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够过硬,操作不准确,尤其遇到血管较细或者较隐蔽的学生,容易造成反复多次穿刺的现象,加剧采血部位的疼痛,增加学生的痛苦与恐惧,再次采血时精神紧张,使外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循环差,出冷汗甚至晕厥。

二、预防措施

2.1心理预防在接待接将要进行静脉采血的学生时采血工作人员应表现的热情,耐心、主动的与学生交谈,告知采血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告知采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消除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导致的紧张及由于对疼痛的恐惧而产生晕针现象,做好采血前的宣教。在采血时也要通过与学生交谈等方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过多的关注到针头上,这样对于一些看到针就晕的学生会有一定的作用。操作时还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动作轻柔、娴熟,减少因操作多学生造成的痛苦。采血完毕后要让受检者静坐几分钟,用棉球按压穿刺部位3min左右,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在确定没问题后让其离开。

2.2注意学生的身体状态对于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学生应格外耐心护理,避免他们久站及在嘈杂的环境中等待时间过长;对于饥饿明显的的学生也应优先采血,在采血后建议他们及时补充糖分,避免晕厥。

2.3采取适当体位应在采血前与学生交谈,采取最适合他们的体位,以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对于有晕针史的同学应建议采用平卧位,在采血过程中密切关注受检者的变化,对于面色苍白,出冷汗的学生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其晕厥。2.4营造舒适的环境静脉采血应选在整洁、安静、宽敞、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在采血过程中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避免人员过度拥挤,安排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维持抽血次序。还应在空闲场地设置休息用的座椅及饮用水等设施,保证学生在抽血完成后能得到休息及补充能量。采血工作人员也应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给予要采血的学生以鼓励性的话语,帮助他们战胜恐惧的心理,防止晕针的发生。

2.5改善采血工作人员的言行,提高操作技术采血工作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将要进行静脉采血的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他们不安的情绪,取得信任,以便在进行采血时能得到积极的配合。在操作时应认真检查采血学生的血管,对于一些血管较细的学生,若没有一次成功的把握就应建议让操作技术较娴熟的采血工作人员来采血,避免再次穿刺造成的损伤及精神负担。还要充分暴露采血部位,缩短采血时间,做到进针快、抽血快、拔针快减少晕针的发生。

结语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刺等刺激及外界的强烈刺激如恐惧、疼痛、空腹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因此,抽血时,护士要注意言谈举止,良好的护理行为,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技术水平,规范操作能力,利用沟通技巧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能使抽血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构建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并改善物理环境,尽量做到一对一操作。减少外因刺激源,使抽血者精神放松、心情愉快,能有效地减少晕针的发生。静脉采血更要密切观察,如有晕针发生时,立即给予对症处理,以免不良后果出现。

参考文献

[1]罗致宁,王丽娟.院外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3,6(9):58-59.

[2]姬明礼,唐利,王会清,等.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6(5):60-61.

[3]林萍.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卫生产业,2011,9(13):54.

[4]黄艺仪,徐薇,陈利芬,等.高考学生体检时静脉采血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现代临床护理,2009,8(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