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三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2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三要素

何蓉

内容

【关键词】以人为本、寓教于乐、融入生活

在二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全国各地涌现出诸多风格迥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谓硕果累累,异彩纷呈。这些雨后春笋般的教学方法之所以成功,归根结底,就是它们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贯彻了“融入生活”的教学理念。下面就针对成功教学方法的三要素,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拙见,与奋斗于教育一线的同行们探讨。

一、以人为本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取向和接受能力,总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讲课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削弱甚至剥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养成惰性和依赖性,无形中便埋没了学生的潜在能力,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这类教师的做法,有位校长解说道:也许你每次讲得都很好,很清楚,很全面,很透彻,但总是这样,学生难免不厌倦,如同吃饭,每顿饭都是大鱼大肉,不可说没有营养,但吃多了,吃久了,照样烦腻,那么,为什么不经常地换上另一道同样有营养价值的菜呢?为什么你觉得有营养价值就可以不考虑吃者的心理需求和胃口消化功能呢?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强调了确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不小看学生、轻视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认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持者和引导者角色,不居高临下、目中无人,把服务于学生会学能做的职责和义务留给自己。老师教的东西,最多就是一杯水、一桶水,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到大江大海里去游泳呢?让学生最终明白:学语文的主要途径是靠自己读书,靠自己作文,靠自己领悟,靠自己修炼。有位学者道得好:“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学”是创造,“教”是开启创造心扉的向导。“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的和谐的音符,描绘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的美态。

二、寓教于乐

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去寻找更好的切入点,而“寓教于乐”教育思想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什么是“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呢?“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的教育理论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主张的“乐之者”其实就是“寓教于乐”,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寓教于乐”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体现为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当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意趣、情趣的培养上,借助于情趣去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得到审美愉悦的快感,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寓教于乐”就是要让学生去尽情享受教学的整个过程,诗的节奏,散文的韵味,小说的深刻,文言的博大,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同时又不乏思辨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三、融入生活

语文是什么?是单调的文字、枯躁的句子、艰深的文章,还是咬文嚼字的烦恼、死记硬背的无奈、兴诗作赋的苦涩?我认为,语文是文化,更是生活,他存在于时时处处,与我们息息相关。语文的学习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

很多人都误以为:学语文,应该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学生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才是学语文。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这些人没有理解到语文最本质的东西:语文与生活紧紧相连,是生活给予了语文的生命。我们由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能够说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话语,难道一定要有语文书,一定要有老师才能完成吗?当我们悉心倾听一个人的幽幽诉说,当我们沉醉于慷慨激昂的演讲,当我们倾诉自己真实的心灵,当我们复述一个幽默的故事,当我们聚在一起侃侃而谈,这些时候难道不是在学语文吗?当我们索要今天的晚报,当我们随意看到一个新颖的广告或标语,当我们醉心于时尚杂志的动听词汇,有谁能否定我们在学习语文呢?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富有生气的语文!

语文的点点滴滴都是生活的,哪怕是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诵读,一个句子的理解,一个意思的表达,一种语气的运用,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有些同学语文成绩低,就单纯的归罪于某一方面,抱怨自己或语法不好,或阅读不好,或写作不好。其实,成绩低,不是单一的哪一方面不好,而是语文整体素养低的缘故,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只要依靠语文书,更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因此说,语文的学习,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作者简介:何蓉,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重庆市万州区龙宝中学。曾多篇论文获区级等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