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探讨

李冬玲

李冬玲(黑龙江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的有关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经胃镜诊断有36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合并浅表性胃炎,2例患者位于胃底部,4例患者位于胃体部,44例患者位于胃窦部。22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合并浅表性胃炎,都位于胃窦部。19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7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8例患者伴异型增生。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达64%(32/50)。结论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相符率不高,临床中上应根据病理诊断作为确诊依据。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45-01

1.前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的一种慢性炎症,是形成胃癌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正确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早起防控胃癌的一个关键措施。为深入了解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提高该疾病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相符率,本文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患者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资料,其中有35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岁。将胃十二指肠肿瘤、消化性溃疡及其它胃十二指肠等疾病排除,临床中主要有上腹不适、饱胀或疼痛等表现,尤其在餐后比较明显,并伴有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2.2胃镜诊断标准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呈现红白相间黏膜,主要是白相,可透见血管网;黏膜较薄且粗糙不平,产生颗粒样改变并发生糜烂。

2.3病理诊断

采取5块标本实施常规活检,都利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进行固定,按照修订的悉尼系统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等有关标准进行诊断。

2.4统计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患者有关数据,并分析胃镜与病理诊断相符率。

3.结果

50例患者中经胃镜诊断有36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合并浅表性胃炎,2例患者位于胃底部,4例患者位于胃体部,44例患者位于胃窦部。22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合并浅表性胃炎,都位于胃窦部。19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7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8例患者伴异型增生。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达64%(32/50)。

4.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产生在临床中与年龄、感染幽门螺杆菌、饮食习惯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胃镜检查中主要有胃皱襞变平或消失、黏膜薄而平滑、呈细颗粒状表面三个重要表现。黏膜由橘红色变为灰黄或灰白色,并可清晰见到其下血管分支,有时呈现糜烂症状。

本研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胃镜诊断,其描述与上述基本相符,病理诊断中有31例患者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典型表现,胃黏膜固有腺体具有不同程度萎缩,腺体缩小并扩张为囊状,一些腺上皮出现一定程度的肠化,少部分能够发现增厚的黏膜肌层,其余19例患者都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相符率在35%-60%之间,本研究病例相符率为64%(32/50),略高于60%,两者之间一致性不高,这可能与以下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一是胃镜检查操作时对于注气量没有客观标准,胃内注气多时压力较高,胃黏膜变薄,颜色将变淡,因此血管网易于露出而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医生根据经验判断胃镜下的患者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二是胃窦部慢性萎缩性胃炎呈多灶性病变分布,如在胃镜下没有钳取到足够的病变位置组织,或没有达到固有腺体层,就会对病理诊断结果造成影响或发生漏诊。三是没有与临床症状良好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分A、B两种类型,A型比较少见,病变主要在胃底与胃体部发生,临床中通常伴随恶性贫血;B型比较常见,病变大部分在胃窦部发生。从形态上看这两种类型的胃炎通过胃镜诊断鉴别难度较大,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应与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清检测结果相结合进行诊断。四是医生病理诊断时采用石蜡对组织包埋程度不同,包埋病变组织到深部,切片时没有切到病变位置或只有较少的切片,也会对病理诊断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发生漏诊。胃黏膜疾病采用内窥镜活检进行诊断比较广泛,可做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其病理诊断比较容易,随着近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发展及不断提高的病理诊断水平,病理诊断胃黏膜活检的准确率也不断提高。

5.结语

总之,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相符率不高,临床中上应根据病理诊断作为确诊依据。此外,随年龄增大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不断提高,该疾病与胃黏膜肠化、增生异形具有重要关系,因肠化及增生异形特别是严重增生异形是普遍认为的癌前病变,因此应及时进行诊治并复查,这对于胃癌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玉亭,于中麟.胃炎临床研究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陈剑呜,龚飞跃.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胃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2

[3]李晋革,于飞.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J],胃肠病学,2010.16

[4]滕忠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