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与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与意义

邸宇峰

邸宇峰

(哈尔滨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4月期间,我所进行抽血检验的患者29例,对其血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结果:经过我所精准的血液学分析,29例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升高19例,白细胞总数降低10例。结论: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的确定患者的具体病因,白细胞分类计数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058-02

血液在进行离心处理后其表层呈灰白色,这部分灰白色的细胞被称为白细胞。白细胞为一组功能、形态及在发育和分化的阶段皆不相同的非均质性的混合细胞统称[1]。根据其具体功能、形态及来源可以将其分为淋巴细胞、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三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4月期间我所进行抽血检验的患者29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10至80岁,平均(42.1±13.5)岁,29例患者分别为肺炎患者4例、恶性肿瘤患者6例、皮肤病患者2例、水痘患者1例,麻疹患者3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6例、脾切除患者3例、中毒患者4例。

1.2标本采集

1.2.1末梢血标本采集采集患者的无名指指间腹内侧的血液,在采集前为了使采的部位充血可进行采集位轻微按摩,在常规的消毒后,应用采血针采血,在抛弃第一滴血后将20μL血液放置于一次性的微量吸管内,保存在真空试管内等待检测。

1.2.2静脉血标本采集患者于清晨空腹准备进行采血,取坐位并将手臂伸直,充分暴露肘部的静脉,在对其肘部进行消毒后后开始采血,取患者肘静脉血4.0ml分装至2支真空采血管中,加入抗凝剂后待检。

1.3检测方法

1.3.1显微镜分类法显微镜分类法的优点为设备相对简单、费用较为低廉,其缺点为耗时较长,且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加大的差异(检验结果主要取决于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2]。显微镜分类法的根据为在一定的染色条件下,不同种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质、核形、胞质颜色及是否存在颗粒等情况进行综合行结果分析,显微镜分类法为经典形态学的分类法。

1.3.2血细胞分析仪法目前被用于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有两大类,为三分群与五分类[3]。电阻抗法主要根据经过溶血剂处理后白细胞的体积的大小将标本中的白细胞分为大细胞、小细胞以及中间细胞这三群,其不可以分析细胞胞质与细胞核的特征,且分析的结果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不可以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五分类的仪器因联合使用了多种高科技的手段,分类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但是其对部分细胞仍然不能够识别,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及正常的单核细胞。目前使用仪器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只能够被用于筛查,若需要准确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仍需要制作涂片后进行显微镜检查[4]。

2.结果

经过我所精准的血液学分析,29例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升高19例,白细胞总数降低10例。

3.结论

当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升高,受检患者可能为(1)因各种球菌所引发急性的感染或化脓性的炎症,例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阑尾炎、脓肿等;(2)全身性的感染,例如败血症、肺炎、猩红热等;(3)中毒症状,例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汞中毒及铅中毒;(4)急性的出血、急性溶血及外科手术后,例如创伤后、脾切除手术后等;(5)恶性的肿瘤及粒细胞的血液病等,例如肺癌等;(6)类白血病的反应,例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5]。如果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20×109/L之上,则说明患者存在十分严重的感染。当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降低,受检患者可能为(1)病毒性的感染,例如流行感冒、重症肝炎、麻疹等;(2)部分传染病,例如疟疾、伤寒、副伤寒等;(3)部分血液病,例如再生性障碍性的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的白血病及粒细胞缺乏症等;(4)化学药品或放射性的损害,例如晚期砷中毒、镭照射及X线照射等;(5)自身免役性的疾病或脾功能的亢进等。如果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2.5×109/L之下,则说明为传染病、中毒及骨髓再生性的障碍等较为危险的重大疾病[6]。白细胞的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中性粒细胞于白细胞内所占的百分比相对最高,所以其数值的增减为影响白细胞的总数关键。通常情况下,在标本中中性粒细胞的增多,白细胞的总数也会随之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白细胞的总数也会随之减少。两者在其数量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其为中性粒细胞的增减意义和白细胞的总数增减意义基本相同,但极少数情况下二者数量的关系也具有不一致情况,因此其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当中性粒细胞因生理性的增多时,其可能因以下因素造成的:(1)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段,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是不同的,通常下午的数值略高于上午;(2)患者在剧烈的运动、情绪较为激动及严寒暴热等情况下白细胞会增多,其可高达15×109/L;(3)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会出现相对的增高,通常在(15~20)×109/L范围内,个别新生儿可以高达30×109/L;(4)妊娠5个月以上或分娩期产妇的白细胞会出现增多,其可高达15×109/L[7]。以上一过性的白细胞升高在去除其影响因素后的不久就可以恢复至正常值,其是因边缘池内白细胞过多的进入到循环池内所导致的,持续时间较长白细胞的增多则同贮备池的释放增加相关。当中性粒细胞因病理性的增多时,其主要是因急性的感染所导致的,尤其为化脓性的球菌感染,例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等所引发的扁桃体炎、败血症及阑尾炎等,这类患者的血液标本中白细胞的总数异常从增高。类白血病反应主要是指患者机体因部分刺激因素所出现的类似于白血病的临床表现的血象反应[8]。若出现这种症状时患者的外周血内的白细胞数量存在明显性的增高,并存在数量不等幼稚细胞的出现,但通常患者的红细胞与血小板无改变,骨髓的增生程度较少达到白血病程度。当具体的病因消除后,类白血病的反应也会随之逐步的消失。导致类白血病反应的因素很多,其中以感染与恶性的肿瘤最为多见,其次为急性中毒、休克、外伤、急性溶血、出血、大面积的烧伤以及过敏等因素较为常见。

【参考文献】

[1]岳波,刘曼娇,唐大海,等.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921-2922.

[2]屈晨雪,普程伟,尚柯,等.快速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及验证[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6):2079-2083.

[3]吴金珠.迈瑞-BC518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与镜检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1):2617-2619.

[4]李会荣.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183-184.

[5]周艳君,李平法,王鹏.探讨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手工法与仪器法对比分析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0):19-20.

[6]郭桂英,郭勇,曾邦国.白细胞分类计数及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中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658-1659.

[7]张壮,马瑀.外周血涂片与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对比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2):205-206.

[8]刘伯让,杨喆,薛彩霞,等.436例关节液检查白细胞分类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1,26(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