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如何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

陈洪军

陈洪军

〔摘要〕科学的质疑精神绝不是否定一切,质疑的目的在于要从熟悉的现象进入未知的领域;去伪存真,把原来不正确的东西逐步纠正过来。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他们的质疑习惯,激发学生质疑的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探讨

1困扰学生质疑的原因

1.1“面子”成为学生质疑的天敌。对于初中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儿童时期的“童言无忌”正在减少,成年人的“稳重”与“虚荣”正在慢慢的凸显出来。“面子”对他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有些学生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不敢对某些现象或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更没有勇气去质疑了。

1.2陈旧的观念禁锢了学生质疑的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直接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于教师,过分地强调死记硬背,不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不许学生提出异议,对学生的提问粗暴的打断,只强调盲目服从。对于学生,当有一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就认为老师的提问就与自己无关了,习惯于听,根本就不去思考,等待别人把思考结果直接说出来,自己往作业本上一写就了事。久而久之,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遭到遏制。

1.3过分依赖老师,让学生的质疑能力慢慢的丧失。长期以来,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养成了学生的依赖习惯。认为物理探究活动是一些成绩好的同学的专利,与自己无关,他们总希望包办代替,快速解决问题,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讲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来不想想老师这样讲真的是对的吗?这反映在有些学生死搬定理,套公式,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练习时总是用数据去填公式,毫无创意,不积极参与和其它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这样就可能出现只要题意略有改变,就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了。一堂课下来不知道几个是什么、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等等。

2怎样激发学生质疑

2.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敢问。

2.1.1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到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中,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2.1.2碰到冷场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要说一些鼓励的话,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老师的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老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2.2营造氛围,让学生想问。

2.2.1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提问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学问”,首先要学会“问”。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问题,就没有进一步钻研的动力,就不会进一步的思考,也就不会进行创新。还可以用科学家的成功经历教育学生,只有发现并提出问题,才会取得成功。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正是牛顿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苹果落地的现象中提出了问题,才会有万有引力这一伟大的发现。

2.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提问是学生的天性,只要你找到打开学生问题宝库的钥匙,学生的问题就会象喷泉一样,喷涌而出,问题情境就是打开学生问题宝库的钥匙。

2.2.3让提问与平时的成绩考核挂钩,逼迫学生提问。许多学生由于害羞不敢提问题,缺乏压力懒得提出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提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项指标,要求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提出一个问题,这样就会慢慢的养成学生提问的习惯。

2.2.4教师上课要适当留白,让学生不断产生问题。在《反思科学教育》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而美国衡量教师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3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找到提问的支点

3.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可能就会提出“我们平时在水中看到的鱼位置是不是实际鱼的位置?”“叉鱼的时候应该叉鱼的前方还是后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3.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老师能够引导并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

3.3从谚语中提出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度,民间留传着许多的谚语,其中很多都包含了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如“水中花,镜中月”,“大树底下好乘凉”等等。

3.4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师在上新课时要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做覆杯实验,学生会对这个现象惊叹不已,就会提出“为什么水不把纸片冲掉,是什么把水托住?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单独解答,也可以通过讨论等各种形式融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时常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也使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疑”能产生动力,“疑”孕育着发现,在新课标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打破陈旧的观念,从分析学生质疑的各种因素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激疑手段,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