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研究

袁绍君

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销分公司销售部内蒙古021122

摘要:我国运输体系中铁路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员出行及货物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交通运输安全性不但关系着民众生命健康安全,也关系到人们对铁路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因此确保铁路交通运输业有序进行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中从多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提高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铁路运输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安全一直是铁路运输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铁路行车安全。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很多,它包括设备、人和环境三方面,针对具体的因素进行具体深刻的分析,同时做到完善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系统中各级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等,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我国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铁路建设与安全工作,将其视为一项政治任务。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铁路运输不安全,则我国铁路事业就不能实现突破性进展,肯定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客列车运输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同时还决定着铁路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铁路运输安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铁路企业所有员工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工作,认真投入到安全建设工作之中,为行车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唯有确保运输安全,才能够推动其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所以,铁路安全运输意义重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属于全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条件;(2)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自从十五大开始至今,我国铁路为满足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尝试着进行改革,取得非常良好的成效。毋庸置疑,要是我们不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那么改革根本无法顺利进行;(3)确保铁路运输安全,能够推动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安全管理;(4)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经营改革与安全投入的基础条件;(5)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建设的需要;(6)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加大市场营销的前提。

2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

2.1设备缺陷或者是故障

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营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化的进程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的技术质量与好坏将直接影响铁路行车的安全。通过对过去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分类可以看出,常见的设备缺陷或者是故障有很多:对于线路来说,钢轨或者是鱼尾板折断等;对于车辆来说,制动装置失灵等;对于机车来说有可能发生制动系统故障等情况;对于信号及通信设备来说,信号灯出现故障、机械发生故障、电线短路或者是老化后没有及时进行更换等。

2.2人为失误

铁路运输安全系统中各级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发生铁路行车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原因。影响人失误的方面主要有:一是安全知识结构不合理,比如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就容易发生检修作业中的误合开关,发生带电情况;也容易发生检修中的设备启动。二是安全意识缺乏,如使用不安全的设备等;三是未养成安全习惯。高空作业时,不系好安全带也不带安全帽。

2.3环境的影响

不论是人还是设备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所以环境对人和设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高温环境容易使人烦躁也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在高寒地带进行作业时,工作人员穿着厚实,行动时迟缓笨拙,有时候操作会失误;当外界有其他噪音时,工作人员很难听到异常声音或者报警信号,这就耽误了设备的及时有效的处理。其次,铁路运输设备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难免会发生腐蚀或被直接破坏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运输设备的使用寿命,尤其是自然灾害比如泥石流、地震和风沙等,对铁路运输设备和线路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3提高铁路交通运输安全性的措施

3.1有效识别安全风险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中要识别其中存在风险,确定风险对象与范围、制定有效风险识别计划、全面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分析及提交识别结果。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如头脑风暴、故障树及核对表法等。通过风险识别为管理者提供全面风险因素认知,划分时根据施工建设不同阶段进行,识别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风险调查过程中重视专业提供的经验,有效讨论项目各部分人员对专家反馈分析,最后完成数据整合与分类,为后期风险管理与应对奠定借基础。重点管控极易出现风险的环节与地点,建立完善的风险数据库信息,并准确记录风险点位置及产生原因,做好提前预防控制,达成排查与评估铁路运输安全作业的目的。

3.2做好人员安全培训

对于铁路运输单位而言,技术是最能反映能力的一个指标。真正的技术是可以根据铁路运输特点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方案,同时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对图纸和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并及时解决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将责任机制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保证技术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技术准备工作对于保证有序进行,提高各个环节的协调衔接能力,保证项目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操作人员对于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是保证运输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调配,按照项目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相关人员到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容易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因此对操作人员应该进行及时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3.3科学分工及管理

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过程中,首先要透彻分析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其中,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包含作业人员安排、作业人员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等方面的安排。作为作业组长,应对其组员进行全面了解,对其组员的作业承载力和管控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然后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再由上级领导部门根据组长上报的数据,科学合理地为各个作业小组分配工作量。因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本身难度就高,而且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科学划分工作量至关重要,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进行铁路运输安全工作计划制定时,不仅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而且要明确规定个作业人员的职责范围,避免事故发生时由于责任不明,找不到明确负责人而发生相互指责、推诿等现象。而对各班组进行整合和分工,可以促使各班组之间工作相互协调、促进,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作业可以高效、安全、准确运行。此外,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4做好设备更新及维护

就目前我国铁路事业发展情况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进步,而且铁路运输设备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得铁路运输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事业面临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变,铁路运输设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需求。首先,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发,增加资金投入,研发新技术,在原有旧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努力提升设备科技含量;同时,为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或工作量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在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时,要加强安全监控,最大程度降低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设备安全性,确保铁路运输业的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及时更新诊断维修技术,及时发现列车故障。(1)有效融合多种诊断方法。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列控系统也变得复杂,单一的故障诊断方法很难准确判断故障原因与部位,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融合多种诊断技术,达成准确、快速诊断故障的目的。在很多行业中融合多种方法检测的故障诊断已经很普遍。随着综合故障诊断法的出现,给列车故障诊断提出新的发展方法,但还需要专业人士深入研究;(2)创新故障检测技术。机内测试技术,通过系统检测或设备检测的技术。借助机内测试诊断技术,有助于提高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避免发生报警情况,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同时检测成本合理具有推广价值。这种经济性的检测方法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3)远程故障诊断。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线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目前铁路网已经覆盖大部分国土。这意味着很多线路穿越渺无人烟的地方,典型的如青藏铁路等,一旦列车在这些荒芜地方出现故障,技术人员很难及时到达地方,利用远程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系统中使用了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其余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相信在未来不久必然会广泛使用远程故障诊断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让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应该从实际的情况中找到最适合的对策来管理,才能把我过的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李睿,佘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5,25(5):118-121.

[2]姚付平.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3(22):233.

[3]马金宝,季宏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7):6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