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生产对教育的启示

/ 1

谈农业生产对教育的启示

程祖建(安徽省广德中学242200)

教育名家吕型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像农业生产而不能像工业生产。仔细体会一下,觉得颇有道理。

1适时播种与适时教育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业生产上特别注重在气候适宜时播种,这样种子可以充分显示其活力而破土而发,幼苗可以充分彰显其朝气而茁壮成长。教育也强调适时而教,因为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所谓最近教育区,是指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特定的年龄时期给以适合的教育,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若延迟教育则事倍功半,例如印度的狼孩,若提前教育则会拔苗助长,得不偿失。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及幼儿教育机构则喜欢超前实施文化课教学,实践证明这对儿童的心理发育和智力发展无益而有害,儿童就要玩、做游戏,在玩与游戏中学习、启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适时而教,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

栽培农作物时要依据其对土壤的要求来选择,土壤要适合作物的“秉性”,有的需要酸性、有的需要碱性、有的则喜欢中性,有的喜阴、有的喜阳,还有水肥要求等生产上必须予以满足。教育教学也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及接受能力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我们的教学都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尺度、统一的问题、统一的方法去对待全体学生,课堂上就会发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情况,逐渐导致两极分化,让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是违背教育宗旨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分别给予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取得进步。

3合理密植与合适空间

合理密植是农业生产上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要获得高产,每株单产与株数之积达到最大值,合理密植为每侏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充足的光照、水肥和适宜的空间。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合适的空间,包括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学习空间、个性发展空间等,这里除了学校的硬件条件如生均占有建筑面积、实验设施、图书信息资源等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应该给子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创新品质与个性特征,而不是过多的替代、限制和压抑。例如为了保证安全许多学校都把学生封闭在校园内,不让他们接触社会、亲近自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温室苗。“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我们所要做的是提供适宜的环境,让他们自己成长。”

4精细耕作与精心培养

“守株待兔”造成田地荒芜的教训在于农夫对农作物的生长放任自流、疏于耕作。作物丰收来之不易,除了优曼的品种外,还要有良好的大环境——气候条件,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精细的水肥调节,及时清除杂草与病虫的危害,及时收割等等。孩子的培养则更需要爱心、细心、耐心、精心,首先社会大教育环境——法制、政策和舆论要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其次学校的教育环境——校园文化如严格的校训、校规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著名校友的业绩、名人名言无不时时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第三班级教育环境——班风,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培植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大家被优良的班风悄悄地熏陶着、如春风化雨般悄悄滋润着,共同成长;第四教师的教育功能——人格魅力与楷模表率作用,教师要注重自己品行、学识的修养,时时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敬业精神、丰富学识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影响、感染学生。

5全面丰收与全面发展

农业上的丰收不是指一株庄稼长得好,也不是指一块田的产量高,而是指整体或大面积收成好,而且盼望年年稳产高产;教育上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指所有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指每个学生的身心、学业、人格能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平时教学中善于培养兴趣、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精神上不断被激励、情操上不断受陶冶。“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工作是艰辛、细致、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