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乔丹

乔丹(永年县第二中学河北永年057150)

本文着重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教学设计需要做好认知措施设计、教学环境及素材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思维设计等内容.旨在提高广大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帮助大家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要想取得理想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物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学设计至关重要。物理教学的开展有三种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示点拨,学生自主探究。这三种形式中,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程度不相同。但是不管哪一种探究,都要做好如下设计工作。

1.摸清基础,做好认知措施设计

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关于新知识的适应情况作全面调研。究竟作哪些调研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调研学生新旧知识间的差距或台阶,是否具有表象基础、是否学过类似的方法,数学知识是否具备等方面。如由速度概念来建立对加速度的理解,前者表示位置变化的快慢,后者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这里方法相同,容易迁移;磁场概念可以运用电场的表象同化来建立,但要注意它们有区别。二是哪些知识必须运用顺应,这是我们常常所说的难点。一般地,新旧知识在方法、表述上相差太大的,或者本身无法被同化时,则要通过顺应让学生接受,如电磁感应现象,初中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高中描述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这两种表述差别较大,需要顺应学习。

2.教学环境及素材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是人际环境设计和民主氛围设计。人际环境中要特别设计学生和学生合作、交流和讨论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创建民主氛围的措施设计。比如一堂课中哪些环节设计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哪些环节设计为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是否设计交流探究成果的环节,等等。这些环节都是基于人际环境来开展的。对于民主氛围设计的措施,可以从总体上安排,如教师控制提问几个问题和多长时间,教师引导探究为多长时间,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多长时间,在课前都应做好设计,临场可以有所调整,但不应超过上限时间。

关于素材的设计,主要考虑活动性、观察性、符号性三种信息资源的主次分配。物理教学中,操作性信息(操作实验取得数据)的获取要居于主要地位,观察性信息(观察教师演示、录象、课件等)的获取位居其次,然后才是物理符号性学习(如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实践表明,物理实验在呈现确切信息显示方面存在缺陷,可由课件加以辅助和弥补,能使信息呈现立体化、尺寸适度具有可观性。这两种信息是符号性学习的基础,设计时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应该把三种信息的有关活动融合起来。

3.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课题的内容具有的教育教学功能,二是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可接受性;前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内容要求,后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主体要求。就某一课题而言,这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可能达到的认知、技能与能力、态度等的最近发展水平都应该成为课题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应该根据物理知识特点和学习条件,分辨出课题内容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主目标的实现是该课题教学的主要任务,次目标可以考虑在完成主目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延展任务来完成。例如,在课题的探究教学中,要探究的知识的结论获得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两个目标一般都是主目标,而培养兴趣等目标可以在引入课题和结果的运用等环节通过激发好奇心和动机来达成,通过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首创精神来实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目标等等。实际上,也有很多情况是完成主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次目标,例如科学态度的养成与发展。

4.教学模块、环节设计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主目标指导下的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具有特定活动和完成特定功能。为了完成特定功能,必须设计每一环节活动及其措施。有些环节是物理教学常用的,如实验操作环节,它们一般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变化不大,具有较稳定的结构,把这样的环节称为模块较合适;还有些环节是根据需要课堂上教师临时增加的,可以称为临时环节。因此,教学设计可以分为模块设计和临时环节设计。模块设计主要考虑它的功能、程序、所用方法、可能的难点及措施等,临时环节着重考虑其功能。物理教学中,模块通常有课题引入、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处理、结论应用等;临时环节如知识铺垫性环节。在某一堂课中,该组合哪些模块和环节,各自占用时间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断定。一般地,模块可以主要在课前设计,临时环节可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如高中“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条形磁铁插入闭合线圈实验,及以通电螺线管代替条形磁铁的实验”可设计为模块,教师上课时发现“初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学生忘了,可以临时复习这个实验内容和结果,这就是临时环节。

5.教学思维设计

总体上讲,课堂教学思维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两类。在求异中思维发散,在目标指引中思维辐合,这是教学思维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主线一般由教师来驾御,以某一问题作为立足点,启发学生思维发散,同样以某一结论的得出作为归宿,使学生思维辐合。思维散而不收,则显得凌乱,缺乏目的性;思维收而不散,则显呆板,缺乏灵活性,这些都影响物理知识的有效构建。思维发散与辐合的这种辨证统一关系,存在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应予以重视。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分析思维(逻辑推理)和直觉思维的成分,设计时也应该关注。

总之,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物理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为了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希望我们物理教师练就教学设计的“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