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种措施利用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综合多种措施利用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龙郁林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南江乡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107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国民的日常饮食中比例较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被广泛的种植。立足于现状,首先探讨了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现状以及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结合上述内容对提升玉米产量的策略与途径进行了解析,也希望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与生产规模,为实现行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多种措施;玉米产量;优化途径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玉米作为一种生长季度短、热量要求较低的粮食作物,其十分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要求,所以具有广泛的播种面积以及悠久的播种历史。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以及产品技术改良,目前国内的玉米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在产量以及品质方面相比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就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现状与原因

1.品种多、同质化严重

结合目前国内玉米的生产情况来看,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在育种方面没有科学的引导,从而出现了品种数量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随着近些年来国外种子的引进,目前国内的品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随着国外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2.耕种不科学

缺乏科学指导是我国玉米生产中另外一个限制性因素。从客观上来看,直接从事我国玉米生产的基本都是务农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且主要依靠生产经验,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尽管国家在科技支农以及农技推广方面提出了多种政策,但是实际的落实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依然存在各种粗放型的种植模式,严重阻碍了单产量的提升。

3.机械化水平不高

机械化水平低主要体现在玉米的播种以及收获环节,这两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了50%以及3.8%。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该数字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合生产流程以及主要原因来看,机械化水平不高还是有用农民的经济条件、行业的发展整体水平以及单产量等问题有关,如果能够提升机械化水平,那么也必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1.灌溉技术

灌溉技术对于玉米的产量影响较高,这是由于玉米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在进行玉米增产管理时,需要着重做好不同阶段的灌溉技术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水分区间来做好水土的保持工作,并重点攻克干旱的季节,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

2.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是玉米的产量管理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管理周围环境,可以为玉米田提供良好的空间,降低受到损伤的概率并提升水土保湿率,也可以有效提升最终的产量。

3.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涉及到除虫、施肥等环节,这个环节为了防止病虫害的侵袭需要一定的实施技巧,如果管理不善也会导致严重的减产。相反,实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增强产量。

三、提升玉米产量的策略与途径

1.农林田网建设

农田的林网建设可以为玉米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热以及水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在客观上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显示,通过林网的建设,能够使得区域内的风俗降低30%左右,从而降低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的蒸发量,使得夏季的温度降低2℃以上,同时冬季也可以提升温度0.3℃左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需要做好玉米田农田林网的区位分隔工作,通过将其作为单独的生态系统来进行设计。玉米田的区域需要根据林网的走向以及结构来进行设计规划。一般来说,玉米田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防风性能,通过降低玉米的机械伤害来提升聚集的效率,同时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在营养方面取得不错的积累优势,有效提升产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玉米的种植阶段进行保护,充分发挥树林的蒸腾作用来保持玉米田的湿度,这样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抗旱能力,为玉米的顺利生长创造条件;另外一方面,需要继续做好农田林网与新技术的融合工作,通过在林网系统中建设各种沟渠或者做好产区的绿化,实现生态农业区域的构建,就可以实现多种项目的同时经营,从而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2.玉米田灌溉技术

玉米田的灌溉对于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基本原理上来看,玉米的成长对于水分的要求较高,每生产1kg玉米,至少也要需要98kg的水分。在作用过程中,玉米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够获得有机物的积累,所以水分可以说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水分的含量较低,其他的因素做的再完美也无法提升产量。保持水分的技术很多,最为有效的要属蒸腾作用。通过在干旱自然条件下进行合理的灌溉,能够有效平衡蒸腾作用带走的水分,从而取得良好的灌溉效果,可以显著提升产量。灌溉技术的应用分阶段概况如下:其一,播种期灌溉。播种期是指种子刚刚播种到土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较高,需要保持良好的灌溉状态才能够促进其生长,这个时期的土壤的水分最好能够保持在67~72%的区间内;其二,出苗期灌溉。出苗灌溉的阶段一般玉米田的温度不高,这个时期的水需求量也不算太大,所以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灌溉率来节约水,不过最好也能够保持在45%左右;其三,拔节期灌溉。拔节期是玉米田对于水分的需求量最高的时期,同时也是有机物合成旺盛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能够做好技术的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最终的玉米产量。一般来说,该环节的需求量为85%~95%,土壤的含水量需要尽可能保持在这个数值区间;其四,吐穗、结果期灌溉。吐穗、结果的时期在整个玉米生产的周期内占比较低,整体占比不超过10%,对于生产的需求量却比较大,能够超过总耗水量的50%,这个时期的含水量对于玉米的增产同样最为关键,所以最好能够保持土壤的水分在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这个时期遇到天气干旱的情况时,如果没有做好土壤的水分管理,可能会导致玉米的花粉寿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出现玉米减产的情况。

3.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技术主要涉及到废料以及农药的使用。在进行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时,一般可以选择禽粪经过高温处理后与化学肥料混合使用,这样可以有效补充多种养分,同时也可以改善土地的肥力,从而为后期的增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进行玉米秸秆的处理时还需要做好耕作层透水处理,并进行还田,以此来补充土地的有机质含量,降低燃烧秸秆带来的污染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玉米产量的提升不能够依赖某种因素的控制,需要实施多种控制方法协调使用,以此来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与生产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目前玉米产量的限制性影响因素,除了继续做好农林田网建设的基本工作之外,还需要完善灌溉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从而实现产量的全面提升,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孟战赢,李小东,郭党,韩卫红.耕作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J/OL].作物研究,2019(01):9-14[2019-01-23].

[2]何立强,苏宁,胡素华.浅谈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低碳世界,2019,9(01):302-303.

[3]胡凯,张保军.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策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01):65-66.

[4]龙九洲,伍名龙,万文勇,翟长敏,吴清红.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OL].现代农业科技,2019(01):5+7[2019-01-23].

[5]聂伟锋.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01):59.

[6]马小月.基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