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对策

刘丁丁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城市日益拥堵的交通矛盾,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地铁凭借安全、舒适、准时、便捷的优点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快感体验,地铁运营的目标是为了把乘客及时安全的送到目的。然而地铁运营的目的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的安全。本文系统的对地铁不安全的因数综合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地铁运营;运营安全;管理对策

在地铁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地铁作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交通工具,由于人流量大且属于事故频发的公共场所,许多的因素影响着地铁运营。地铁运营组织管理包括了各个系统部门的协调土调度指挥系统、乘客服务系统等。拥有良好的控制系统能够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乘客的安全。地铁的运营管理应该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案,并且由专业的运营及管理人员负责。员工不但要有熟练的掌握专业能力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察,这样才能为地铁的运行安全提供保护。

1.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

1.1技术与设备因素

我国的地铁交通事业起步晚,关键技术的掌控不成熟,而且在地铁线路的设计上以及技术条件、机器设备方面都还不先进。这些因素给地铁的运营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而且地铁的运行涉及到诸如车辆信号以及供电通信等系统的协同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地铁的运行。而且部分的设备以及零件老旧,在一定的程度都会影响地铁的运行。

1.2人为因素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而且价格低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选择搭乘地铁的人口基数就大。如果地铁的运营出现问题,可能会直接导致地铁拥挤及其他安全事故问题。地铁事故的人为因素有许多,如安检人员疏于检查让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上车,可能会导致或者及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因为地铁设备出现故障,人工办理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错误,进而可能导致出现行车碰撞的事故;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或者节假日期间,因为人流量大,远远超过了地铁设备的最大负荷量,可能会因为人口拥挤导致乘客被车门夹伤或者踩踏事件甚至于被挤跌入地铁轨道之内.

1.3环境影响因素

地铁的运营还会受到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是针对社会和作业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内部环境受到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工作人员与乘客之间的心理以及情绪。相对而言,外部环境需要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地震以及气候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中的经济地位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可能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营造成影响。

1.4管理因素

员工的思想素质不够高,相关的知识能力不足,在培训方面力度不够,业务能力不强,安全意识不高,这些都可能造成运营出现问题。而这些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且时常会出现问题,比如由于委会不当造成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的出现信号问题导致列车的运行问题。

2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2.1提升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

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前提是提升技术水平和现代化运营管理。要坚信科技的进步能够推动管理的进步,依靠科技及时掌握国内外安全管理的最新资讯。采用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办法,注重事前预防的主动性管理模式,向技术性以及专业化管理方式转变,进而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能力。

2.2完善地铁运营风险管理软硬环境

要完善风险管理硬环境,需要引进国外各种稳定先进的硬件基础设备,并且要注重地铁运营企业同国家相关部门的配合,提升强化安全管理能力。对于刚开发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管理程序,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其反复测试,确保性能稳定,从而降低因技术不成熟导致的各种风险。在不断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软环境的时候,要注重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大家对安全风险的认知,进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2.3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地铁安全运营管理者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判定,并且全方位的评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保证整个应急过程中各个部门及人员的具体职责。在编制应急预案安全事故的时候,地铁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而建立完善应急预案编制,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分析解决危险源的能力。而且应急预案要对相关的部门人员进行安全实操演练,确保应急体系能够安全可靠的实施以及防范安全风险。

2.4建立事故处理机制及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是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铁运营管理人员必须要很高的安全意识并且熟练掌握正确的事故处理方案,要经常对地铁的安全状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且时刻保持危机感。

2.5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及技能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是做好地铁运营安全的前提,许多的地铁运营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地铁公司应该要加大对员工的业务培训,想办法提供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满足岗位的工作需求。可以定期的举办些竞赛来演练,进而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

2.6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能够为运营安全提供保障。运营管理者应该完善相应的章程,建立对应的考核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落实到个人。严格的处理每一件安全事故,并且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从规章制度上、业务操作上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2.7加大宣传教育提高风险预防能力

地铁运营管理可以通过车站平台广播、车站车厢安全标语标识、张贴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安全氛围,时刻提醒车站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的安全隐患意识。多宣传逃生知识的宣传,让乘客熟悉周边的消防设置以及安全装置。在学生的课程体系当中纳入安全和逃生教育,传播乘车安全及自救知识。

2.8提升综合监控系统中央控制功能

综合监控主义是对地铁的运行进行即时监控,合理的利用监控信息的中央技术监控,有利于保证乘客的安全,以及地铁运营指挥体系的管理,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监控系统不但可以获取影像资料,还能通过监控获取部分数据,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处理确保乘客安全。

结束语:

地铁因为其便利快捷的优点,成为人民出现常选的一种交通工具。然而,我国的地铁事业起步晚,在地铁运营管理上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方面。乘客搭乘地铁是为了方便快速的到达目的地,如果在地铁运行过程当中,由于管理上出现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展,将会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国家应该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构建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以便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宇.地铁营运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17,(28):59.

[2]史强.关于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7,(28):67.

[3]孙红涛.地铁营运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