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的检测

/ 2

细胞因子的检测

宫殿军

宫殿军(黑龙江省红兴隆中心医院15563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194-02

【关键词】细胞因子检测

一、白细胞介素(IL)检测

(一)白细胞介素1β(IL-1β)检测

IL-1又称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是急性期免疫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对T细胞激活,诱导IL-2产生起着基本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大多数是IL-1β直接产生的。

【参考值】

0.13~0.25μg/L(ELISA)

【临床意义】

1.组织损伤或感染,如Crohn's病、败血症;某些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结核、风湿等血中IL-1β升高。

2.神经系统炎症或损伤时脑脊液中IL-1β升高。

3.胸膜腹膜炎渗出液中IL-1β升高。

4.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单核细胞产生IL-1能明显下降。

5.老年人或癌症患者外同血中单核细胞产生IL-1能力也低于正常人,因而在感染后不易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检测,也可是脑脊液或渗出液;

2.采集标本必须用不含致热原、内毒素的清洁试管;

3.标本不应有溶血、脂血、黄疸。

(二)白细胞介素2(IL-2)检测

白细胞介素2(IL-2)是白细胞介素中的一种。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是具有多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促进淋巴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它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有重要作用。

【参考值】

3.5~6.5μg/L(ELISA)

【临床意义】

1.IL-2主要刺激T细胞生长;诱导细胞毒作用;对B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明显加强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杀菌力、细胞毒性。IL-2随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

2.增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心血管病、肝病、肿瘤、排斥反应等。

3.降低见于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恶性肿瘤、l型糖尿病、某些病毒感染、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和老年人等。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标本,以血清进行检测,也可检测尿液或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2水平。

2.采集标本必须用不含致热原、内毒素的清洁试管。

3.标本不应溶血、脂血、黄疸。

(三)白细胞介素6(intedeukin,6,IL-6)检测

IL-6可促进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增强IL-1和TNT对TH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在感染或外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中诱导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IL-6还能有效地促进TNF和IL-I诱导的恶病质。

【参考值】

67.37~150.33μg/L(ELISA)

【临床意义】

以下疾病中,IL-6水平均可升高:

1.多克隆B细胞激活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心脏黏膜瘤、类风湿关节炎、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Reiter综合征、硬皮病、酒精性肝硬化、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银屑病等;

2.淋巴细胞系肿瘤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霍奇金病、Kaposi肉瘤、心脏黏液瘤、宫颈癌等;

3.其他烧伤、急性感染、移植排斥反应等。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标本检测;

2.采集标本必须用不含致热原、内毒素的清洁试管;

3.血标本不应溶血、脂血、黄疸。

(四)白介素-10(IL-10)检测

【参考值】

28.0~49.2μg/L(ELISA)

【临床意义】

1.IL-10能够抑制活化的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应答;

2.可刺激B细胞分化增殖,促进抗体生成;

3.选择性地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的某些功能;

4.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卵巢癌等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

【注意事项】

同IL-60

(五)白介素-12(IL-12)检测

【参考值】

6.79~36.43ng/ml(ELISA)

【临床意义】

1.IL-12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能明显提高细胞内抗感染免疫功能:

2.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

【注意事项】

同IL-6。

二、肿瘤坏死因子TNF检测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分为TNFα、TNFβ两型。前者来源于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后者来源于T细胞。两型的结构虽然不同,但生物活性类似。两型都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和杀伤作用,都可引起抗感染的炎症反应效应,以及对免疫细胞的调节、诱生作用。

【参考值】

1.10~1.8g/L(ELISA)

【临床意义】

1.正常人血清中通常检测不到TNF活性,但在慢性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恶性肿瘤及肾移植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TNF。

2.肾移植排斥时TNF增高。

3.革兰阴性杆菌或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休克时可测出高水平的TNFα。

4.病毒性暴发性肝衰竭外周血细胞诱生的TNF活性升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

5.艾滋病患者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

6.血中TNF水平增高特别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病情观察有价值。

7.由于缺乏疾病特异性,测定血清TNF-α水平不能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可作为病情、治疗效果以预后的评估指标。

【注意事项】

采用不抗凝静脉血,取血清检测。

三、干扰素(IFN)检测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参考值】

1~4g/L(ELISA)

【临床意义】

IFN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与IL-2相似。

1.增高见于SLE、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早期、硬皮病、急性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减低恶性实体瘤、细胞免疫缺陷(AIDS),产生干扰素能力降低。

3.无疾病特异性不能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参考文献

[1]姜威,袁颖,袁晓燕.细胞因子检测方法进展.《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年04期.

[2]祝怀平,戴海明,孙自敏,吴竞生,凌斌,吴大保.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