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血清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张靖宇朱明珍吴艳徐海燕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23)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检测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接受术后化疗治疗,对治疗前后TAP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TAP阳性率(96.67%)均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ALP),检出差异明显(P<0.05);本组患者治疗前TAP表达阳性率为96.67%,治疗后阳性率下降至53.33%,同时治疗后TAP凝聚物面积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TAP阳性率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可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肿瘤标志物。开展化疗治疗,可有效改善TAP表达水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清肿瘤异常蛋白;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00-02

引言

结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发生与患者生活方式存在密切联系。结直肠癌远期生存率较低,不同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结直肠癌患者缺乏准确的肿瘤标志物,对早期检测及治疗产生一定制约。本研究将TAP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并将其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分析TAP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所选病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其中结肠癌21例,直肠癌39例,符合结直肠癌相关诊疗标准[1]。本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62.74±3.41)岁。分期情况:dukesB期9例,C期11例,D期40例。本研究病例收集满足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且患者本人或家属对临床治疗情况知情同意。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病例纳入标准:①KPS评分≥60,且预计生存期>3个月;②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病情明确;③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正常者;④可评价病灶直径≥10mm。

(2)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②具有明显诊疗风险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无法配合临床诊疗工作者;④无法定监护人者。

1.3方法

治疗方法:术后4周对本组患者开展化疗治疗,其中34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方案,治疗时间为12个周期。其余26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治疗时间为6~8周期。

1.4评价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化疗治疗前后对血清TAP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血清TAP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开展图像分析。对凝聚物面积进行测量,对其阳性率进行统计。与此同时,对其他其他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碱性磷酸酶(ALP)值进行检测,统计阳性率,并与血清TAP进行对比。

1.5数据统计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主要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分析

本组患者TAP阳性率为96.67%,CEA、CA19-9、CA125、ALP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23.33%、5.0%、3.33%、8.33%,TAP阳性率均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检出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死亡率居高不下,临床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均比较关注。结直肠癌可导致患者出现明显消化道不良反应,并且合并严重腹部疼痛感,严重时直接出现肠道出血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明显影响[2]。相对于其他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而言,直肠癌肠道出血风险更加显著。但是,值得临床注意的是,结直肠癌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不明显,且不具有上述表现,一般发现病情后已为癌症中晚期,不仅贻误治疗时机,同时对患者良好预后也具有明显不良影响。

既往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工作主要采用造影技术、肠镜检查或粪便隐血试验,但是上述诊断方法具有一定侵入性,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同时,上述诊断方法检出灵敏度较低,对整体临床疾病诊断效果产生较大制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医学的不断进步,很多恶性肿瘤可通过肿瘤标志物来对病情进行判断[3]。这是因为恶性肿瘤具有进展性,在此过程中可产生具有特异性质的生物物质,其特征明显,且这些物质在体内含量明显超过正常人群,是判断恶性肿瘤生长状况的主要指标,对诊断疾病意义重大。

权威文献[4]报道认为,对结直肠癌患者开展化疗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血清TAP阳性率达到96.67%,说明血清TAP是判断结直肠癌的主要肿瘤标志物。与此同时,本组患者化疗治疗后,血清TAP表达阳性率由96.67%下降至53.33%,且治疗后TAP凝聚物面积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

上述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5]报道基本相同,说明本研究相关结果真实可信,同时证实血清TAP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肿瘤标志物。同时,对结直肠癌患者开展化疗治疗,能够改善TAP表达水平,促进预后。通过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检测,能够对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王锋,马进取,王少敏.血清中肿瘤异常蛋白/异常糖链糖蛋白在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02:150-153.

[2]刘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与胃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

[3]周斌.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机制[D].苏州大学,2015.

[4]蒋蔚茹,刘杰.结直肠癌化疗进展[J].中国肿瘤,2011,14(03):200-203.

[5]闫晓红,刘尧,汪华,等.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24(03):9-11.

[6]张昉.DNA修复基因XPD751和XPD312单核苷性与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