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谢健宋芳玲段梦梅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谱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信息完全的急诊病例11723例,占全部急诊患者96.32%,男女比例为1.38:1;1、2、8月就诊患者最多;一天急诊患者主要集中于10:00~22:00,占全天急诊患者总数62.18%;排名前五的急诊诊断分别是创伤、发热、腹痛、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脑梗或脑卒中。结论:根据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完善我院急诊救治系统,促进急诊资源在时间及数量上的合理配置,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提高我院急诊医疗水平。

【关键词】急诊;患者;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331-02

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研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一系列无中转医疗服务,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标志。因此,急诊医学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技术程度,更是医院形象的“窗口”[1]。本文通过探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5—2016年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及疾病谱构成特点,了解南充地区综合性医院急诊概况,以期达到不断完善医院急诊救治系统,促进急诊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提高急诊诊疗水平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门诊2015—2016年期间接诊的所有病例,以下病例不纳入本次研究范围:(1)年龄<12岁;(2)病例信息不全(如无名氏、就诊信息资料缺失或不全等),合计11723例,其中男6805例,女4918例,男女比例1.38:1。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数据收集由本院信息电子系统实现,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等,去除信息不全或缺失者,单纯开药化验者等,保证数据准确、真实。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就诊人数、性别、年龄分布

2015—2016年急诊科(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实际就诊人数12170人次,信息资料完全者11723人次,占全部急诊患者的96.32%,急诊就诊类别内

科人数多余外科,男性6805人次(58.04%),女性4918人次(41.96%);男女比例1.38:1,男性较多;急诊外科就诊人数4267人次,男性2850人次,女性1417人次,男女比例2.01:1,外科患者与全部就诊患者的性别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就诊患者高峰年龄组为50~59、60~69、70~79岁其中60~70岁年龄组3125人次,30~40岁年龄组962人次,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18,P<0.01)。

2.2就诊患者昼夜时间及月份分布

急诊全天就诊人次主要集中于10:00~22:00,占全天急诊患者总数62.18%,高峰时段为12:00~13:00,最低时段为4:00~5:00;按季度划分,第一季度3522人次,第二季度2297人次,第三季度3080人次,第四季度2824人次;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就诊人数差异明显,两季度日均就诊人数分别为40、25人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5,P<0.01)。

2.3疾病谱分布及患者去向

急诊前20种急诊诊断或主诉,占2015~2016年两年急诊疾病的71.63%,排名前五的急诊诊断分别是创伤、发热、腹痛、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脑梗或脑卒中,其中创伤患者1570人次,占比13.42%。另外,12.28%的急诊患者在急诊科内接受短期诊治后离开急诊科回家或自动离院,27.18%的患者被收入急诊留观区,2.78%的患者建议至其它医院继续处理,急诊室内和院前病死率为0.5%,57.26%被收入医院内各专科病房。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深化改革,作为一门新兴的跨专业临床学科,急诊医学在医院诊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表明,医院住院病人主要来源于急诊[2],在本次研究中,急诊就诊患者住院率高达57.26%,这与患者病情急或重有着重要关系,考虑到急诊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应建立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3],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根据研究显示,50~80岁年龄组急诊所占比例较大,且内科多余外科,与王翠玲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其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缺乏相关的膳食营养和健康保健知识,且部分老年人心理问题较多,面临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等急危重症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老年人患病后症状的不典型性和多样性[5],使得其成为社会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健康指导。

根据疾病谱分布显示,急诊常见病种中,急诊创伤患者占比较大,男性多余女性,且多以青壮年为主,提示青壮年作为社会生活与工作的主体,面临的心理压力较大,负面情绪较重,需要加强安全教育。此外,20中常见急诊诊断中慢性病种较多,如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脑梗或脑卒、支气管炎、COPD(AECOPD)高血和脑血管意外等,这些病种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患病几率增加,且危重程度上升[6],对此不仅要加强此人群的健康教育,医院也要完善急诊诊疗体系,提高救治水平。

急诊医疗水平和应急能力能较好的反应医院诊疗水平,发达国家如英、法、美等国基本建立健全了急诊急救体系,形成了院前急救、急救中心急救、ICU救治、院内科室急救“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注重急诊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急诊医疗体系并不完善,不断上升的急诊需求给急诊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加[7]。本研究通过研究急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疾病谱等资料,为急诊资源的合理配置、急诊人员的相关培训以及急诊医疗体系的改善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温继兰,徐淑,卢彩兰,等.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临床学,2012,4:409-412

[2]陶惠明,冷巧云,汪传文,等.18613例急诊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构成[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3,1(4):32-36.

[3]张廷源,寿松涛.我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8-11.

[4]王翠玲,朱丹丹,魏东红,等.2007-2012年石狮市三大重点人群疾病分布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1):1303-1305.

[5]陆佩佩,李红玉.不同养护模式下老年人养护需求及其养护能力的差异性研究[J].2015,18(15):1780-1785.

[6]沈雪梅,汤道雄,罗维.10年变化趋势分析[J].四川医学杂志,2013,34(10):1581-1582.

[7]FitzgeraldG,TolooS,RegoJ,etal.Demandforpublic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servicesinAustralia:2000-2001to2009-2010[J].EmergMedAustralia,2012,24(1):72-78.